資訊

上海

課程咨詢: 400-810-2680

預(yù)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xué)員個性化學(xué)習(xí)需求 馬上報名↓

獲取驗證碼

請選擇城市

  • 上海

請選擇意向校區(qū)

請選擇年級

請選擇科目

立即體驗
當(dāng)前位置:北京學(xué)而思1對1 > 初中教育 > 中考知識點 > 正文
內(nèi)容頁banner-1對1體驗

中考語文備考資料(三)

2009-08-13 11:44:08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文章作者:匿名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為不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下列各組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則凡可以得生者 所以識窮乏者得我也

  B、故不為茍得也 茍全性命于亂世

  C、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然文不可以學(xué)而能

  D、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

  2、翻譯下面句子。

  (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2)二者不可得兼,合生而取義者也

  (3)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3、這篇文章的論點是:

  4、從現(xiàn)實生活中舉出一個例子說明本文的論點。

  5、 文章開頭寫“魚”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6、“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7、“所惡有甚于死者”“所惡”可以指哪些事情?

  8、“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9、“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中“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岳陽樓記》中對“心”的解釋與之不同的例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性。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10、 作者列舉了兩種不同的人生觀,贊揚(yáng)了什么樣的人,斥責(zé)了什么樣的人?

  11、 文中說得了“萬鐘”是為了什么?

  12. 本文以魚和熊掌為喻,說明人生的道路會面臨許多選擇,必要時要舍生取義。請談?wù)勀銓@一觀點的理解。

  13. 孟子的文章語言犀利,論辯性極強(qiáng),設(shè)喻舉例皆從身邊入手。他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某人因手指彎曲不如別人,四處求醫(yī),由之引出下面的論述。請你借助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識,翻譯這一論述。

  指不若人,則知惡之;心不若人,則不知惡,此之謂不知類也。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手指[彎曲]不如別人,便知道討厭它,思想不如別人,卻不知道討厭它,這就是所謂的不明事理。)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優(yōu)秀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給下面加黑的字注音。

  畎( )畝 傅說( ) 拂(   )士

  2、解釋下面加黑的詞。

  苦(      )其心志   人恒(     )過

  國恒(     )亡   衡(      )于慮

  而后作(     )   而后喻(     )

  3、開頭舉出六位名人的事例采用     修辭方法,作用是:

  4、先進(jìn)段舉了六個由社會較底層被提拔到高位的人的事例,其中從泥瓦匠中提拔出來的人是 ____ ,從小販中提拔出來的人是 _________。

  舉出六位名人的事例的作用是:

  5、開頭所說到六位名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

  6、“是人”在文中實際上是指                    人。

  7、第二段論述的道理是:

  8、第三段從正反兩方面論述

  9、文中作者針對國君提出的診斷是:

  10、本文從       和       兩大方面進(jìn)行論證,較后導(dǎo)出中心論點:

  。

  11、與“苦其心志”的“苦”用法相同的詞有:  、  、  、  、  、  。

  12、翻譯

  (1)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優(yōu)秀國外患者,國恒亡。

  (2)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3、與“舜發(fā)于畎畝之中”的“于”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 欲報之于陛下也 B. 苛政猛于虎也

  C. 受任于敗軍之際 D. 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

  《曹劌論戰(zhàn)》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

  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曹劌論戰(zhàn)》選自歷史著作《     》。

  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

  齊人三鼓( ) 必以情 ( )

  公問其故( ) 故逐之 ( )

  戰(zhàn)則請從 ( ) 民弗從也( )

  3、解釋下面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肉食者: 福: 間:

  徧: 信: 情:

  孚: 雖: 忠:

  4、分別解釋下面詞語的古今詞義。

  鄙 古義: 今義:

  犧牲 古義: 今義:

  獄 古義: 今義:

  5、翻譯下面的句子。

  (1)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

  6、“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分別交代了 、 、

  。

  7、“曹劌請見”的原因是 ;曹劌要去見魯莊公,他的同鄉(xiāng)人勸阻,曹劌不但不聽,反而“入見”,這表現(xiàn)了曹劌 精神。

  8、曹劌入見問“何以戰(zhàn)”,魯莊公擺出了三個條件,曹劌否定了前兩條,肯定了后一條,原因是什么?

  答:

  9、他與魯莊公的對話中,表現(xiàn)了他 的戰(zhàn)略思想。

  10、“忠之屬”在文中是指:

  11、從上文的描寫中,可以看出曹劌有哪些特點?

  12、“將鼓“將馳”表現(xiàn)了魯莊公 ;兩個“未可”和兩個“可矣”說明了曹劌 ;“下”“登”又說明他 ;從與魯莊公的對比中,可以看出他具有 的才能。

  13、“齊師敗績”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話來概括)

  14、“下視其轍”的目的是: “登軾而望”的目的是:

  15、在什么情況下曹劌同意“鼓之”?在什么情況下同意“馳之”?(用原話答)

  答:

  16、曹劌同意下令追擊齊軍之前,先“下視共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用下文原話回答)

  17、曹劌在論述長勺之戰(zhàn)取勝的原因時,提出了哪兩個觀點?

  答:

  18、“轍亂”是在“ ”發(fā)現(xiàn)的;“旗靡”是在“ ”看到的。

  19、結(jié)合全文思考,文中用了哪些事例證明曹劌的“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的看法是正確的?

  20、《曹劌論戰(zhàn)》這篇文章,主要說明了 ( )

  A.將士勇敢不怕死的精神是克敵制勝的較重要條件。

  B.精良的武器裝備是克敵制勝的較重要條件。

  C.取信于民是克敵制勝的較重要條件。

  D.采取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是克敵制勝的較重要條件。

  21、己的話概括回答下列問題。

  (1)文段先進(jìn)、二句與下邊所講的故事有什么關(guān)系?

  (2)這段文字寫的重點是什么?

  (3)這段文字主要運(yùn)用什么方法描寫人物(曹劌)的?

  《出師表》

  (一)

 、傧鹊蹌(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

  ②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

 、凼讨惺汤晒、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bǔ)闕漏,有所廣益。

 、軐④娤?qū),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萦H賢臣,遠(yuǎn)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yuǎn)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1、解釋下面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疲弊: 開張: 平明:

  良實: 簡拔: 陟罰臧否:

  妄自菲。 引喻失義: 作奸犯科:

  2、解釋加黑的詞在句中的意思。

 、俅苏\( )危急存亡之秋( )也

 、谏w追( )先帝之殊( )遇

  3、與“以光先帝遺德”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悉以咨之 B 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

  C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D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4、與“以塞忠諫之路也“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以傷先帝之明 B 以告先帝之靈

  C 愚以為宮中之事 D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

  5、作者分析形勢時,先指出客觀的不利條件是 ,然后指出有利的主觀條件是 。

  6、先帝是對 的稱呼;陛下是對 的稱呼。

  7、概括先進(jìn)、二段的主要內(nèi)容。① 。

 、 。

  8、用兩個字來概括第三和第四段的主要內(nèi)容: 。

  9、簡要概括①—⑤段的大意:

  10、上文中作者提出了哪些建議?答: ; ; 。(用自己的話來概括)

  11、翻譯下面的句子。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②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12、解釋“遺”在句中的意思。

  然侍衛(wèi)以光先帝遺( )德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 )陛下

  13、“必能裨補(bǔ)闕漏”中的通假字是:“ ”,通“ ”,意思是:

  14、“親小人”將導(dǎo)致 ,“親賢臣”能 。

  15、先帝為什么痛恨桓靈二帝?答:

  16、“親之信之”的“之”分別指代

  從反面來說明“親小人,遠(yuǎn)賢臣”的教訓(xùn)的事例句子是

  作者在《出師表》中寫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請寫出相關(guān)的文字。

  “使內(nèi)外異法”中的“內(nèi)”指 ,“外”指 ,文中與“內(nèi)”“外”意思相同的兩個詞分別是 和 。

  (二)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17、用“||”在文中劃出層次,并概括各層的大意。

 、 ;② ;

  ③ 。

  18、文中所述之事后成為成語,這個成語是:

  19、解釋下面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俨家拢 ②躬: ③聞達(dá):

  ④許: ⑤驅(qū)馳: ⑥傾覆:

  20、解釋下面的詞語的古今詞義。

 、偻春 古義 。今義:

  ②卑鄙 古義 。今義:

 、鄹屑 古義 。今義:

  21、寫出文中的一個通假字:“ ”通“ ”,意思是:

  22、“由是感激”的“是”在文中指代的內(nèi)容是:

  23、按順序,文中三個“以”的意思分別是 ; ; 。

  24、翻譯“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譯文:

  25、“遂許先帝以驅(qū)馳”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話答)

  (三)

  先帝知臣謹(jǐn)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dāng)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jìn)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zé)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26、結(jié)合全文,解釋下面的詞語的本義和引申義。

  秋 本義: 引申義: 崩 本義: 引申義:

  驅(qū)使 本義: 引申義: 駑鈍 本義: 引申義:

  27、選出下面詞語中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接近的一項( )

  A、卑鄙 B、感激 C、涕 D、謹(jǐn)慎 E、痛恨

  28、解釋下面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夙: 不毛: 兵甲:

  慢: 彰: 咎:

  29、“憂嘆”的原因是: (用原句答)

  30、表明北伐時機(jī)已成熟的句子是:

  31、北伐的戰(zhàn)略目標(biāo)是:

  32、文中表達(dá)了作者的情感是: (用文中六個字答)

  33、“以傷先帝之明”的“以”意思是:

  34、找出下面語句與上文在內(nèi)容上相對應(yīng)的語句。

  咨諏善道( ) 察納雅言( )

  討賊興復(fù)( )

  35、翻譯“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

  譯文:

  36、簡要概括上面兩段各自的大意。

  ①

 、

  37、結(jié)合全文思考,本文以 的言辭,針對當(dāng)時的局勢,反復(fù) 劉禪要繼承先主劉備的遺志,開張圣聽,賞罰分明,親賢遠(yuǎn)佞,修明政治,以完成“興復(fù)漢室”的大業(yè),表現(xiàn)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qiáng)意志和對蜀漢 不二的品格。(A.忠貞 B.勸告 C.忠誠 D.懇切 E.堅貞 F.勸勉G.誠懇)

文章下長方圖-初中12本名著精華版資料包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立即領(lǐng)取中小學(xué)熱門學(xué)習(xí)資料
*我們在24小時內(nèi)與您取得電話聯(lián)系
側(cè)邊圖-1對5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