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習復習診斷
小悅悅曾在母親懷中燦爛微笑,希望每位看到這張照片的人,都能喚起本能的純良。
這幾天,2歲女童小悅悅的遭遇震驚了國人。10月13日,在佛山街頭,小悅悅被兩輛車先后3次碾軋,7分鐘內(nèi)十多名路人視若無睹,默然走過。
憤怒、悲痛、譴責、質(zhì)問……一面倒的情緒狂瀾,幾乎席卷了整個坊間、網(wǎng)絡,輿論嘩然。一連串的追問與反思,也隨即而來。聞知慘劇的人們,一下子懵了:是什么,讓人變得如此冷漠?
誰給冷漠的旁觀,找個理由?失守的良心道德?社會風氣的墮落?
社會主導價值觀的傾斜?法制的不健全?……言之者鑿鑿,聽之者諾諾。似乎人人知病,卻難尋癥結(jié)。
中山大學教授郭巍青認為,在都市社會的復雜條件下,人的情感與本能已被扭曲,社會救助系統(tǒng)被削弱甚至正遭到毀壞。
今天,擺出這個有點沉重的話題:是希望,在追問、反思、自省的努力下,能查知“病灶”,讓遺憾和悲劇可以少一點。
殘酷:人,為何對人如此冷漠
“每個人都有感情、有本能,看到別人被撞倒在路上,人的本能是應該去幫手,如果所有人都不去救助,那就是我們的本能、感情出了問題。我們怎么會連這個本能都沒有了呢?”在學者郭巍青看來,這是每個人都應該追尋的問題。
而令郭巍青更覺不安的是,這個顯然錯了的本能反應,是背后很多因素長期訓練出來的,“這才是一件真正恐怖的事”。
路人的冷漠足以殺人。糟糕的是,眼睜睜看著血泊中2歲女孩揮動的小手,十多個路人默默地飄然而過。
言及慘劇,中國好人網(wǎng)創(chuàng)建人、華南師大教授談方覺得“可怕”、“冷漠到冰點”,這種事情發(fā)生了,國人還不認真反思自己應該如何做人的話,中國是很危險的。“我聽到這件事的先進反應,是這好像一個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豺狼把小動物吃了,其他小動物同類就從旁邊經(jīng)過,卻一點反應沒有。這還是人嗎?”
在坊間、網(wǎng)絡,我們看到了鋪天蓋地的憤怒、譴責、追問與反思。人們搬出了一大堆的理由,來解讀小悅悅悲劇后觸目驚心的冷漠:“社會風氣不好”、“怕被家屬訛上”、“怕莫名其妙擔責任”……也有專業(yè)人士直指,事情的根源在于公平正義沒有成為社會的主導價值與力量,在于南京彭宇案的負面影響,在于沒有像一些國家那樣設定“見死不救”罪……但這些,似乎始終無法解開人們心中沉重的結(jié):人怎么可以如此冷漠!“路人”們都怎么了?
“在都市社會的復雜條件下,作為人之為人的基本的本能、人的基本的感情,被嚴重扭曲了,而社會救助系統(tǒng)被削弱甚至正遭到毀壞”,學者郭巍青直言不諱,需要反思的是,我們的社會怎么可以發(fā)生這種情感和本能被扭曲的事?
麻木:法,能否真正催人向善
“小悅悅”事件后,談方團隊很快做出決定,擬獎勵施救小悅悅的拾荒阿姨陳賢妹,并把她的家人納入“協(xié)助”名單,將來對陳賢妹和她家人的工作、生活提供幫助。此舉,是要讓所有人明白好人有好報。
悲劇后對愛心者的力撐,并非孤燈一盞,社會輿論和公眾也幾乎一面倒地為救人的拾荒阿姨喝彩。10月17日,廣州市政協(xié)委員曹志偉給陳賢妹送去5000元獎勵金,她數(shù)度婉拒,后幾經(jīng)勸說才勉強收下。
褒揚良善的同時,懲惡尋因之辯仍在持續(xù)。一個現(xiàn)實是,中國現(xiàn)行法律,并無規(guī)定路人要施救的義務。冷漠的旁觀,是個道德問題。
|
預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習復習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