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上海

課程咨詢: 10108899

在線咨詢

點擊開始 在線咨詢

電話咨詢

請撥打咨詢電話 1010-8899
TOP
當前位置:上海學而思1對1 > 中考欄目 > 中考語文 > 正文

初中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

2016-09-27 09:32:20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即可領(lǐng)取2015-2021年上海中考二模試題及答案匯總

點擊領(lǐng)取

— — 學而思初中課程在線預約 — —

預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習復習診斷

免費學習診斷 精品5人班 99元體驗課

    點擊預約→免費的1對1學科診斷及課程規(guī)劃

  初中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文言文是初中生的學習重點,同學們一定要將重要文言文知識點掌握,平時多訓練。為了方便同學們掌握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下面小編將初中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分享給同學們,希望給同學們帶來一定的幫助!

 

 

  初中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

 

  古今異義


  例詞 例句 古義 今義


  1 居 居十日 過了 居住


  2 走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跑 走


  3 再 一股作氣,再而衰 第二次 又


  4 池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護城河 水池


  5 次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從祠中 停駐 質(zhì)量差; 次數(shù)


  6 戾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 暴戾


  7 令 何患令名不彰耶 美好的 命令


  8 尋 未果,尋病終 不久 尋找


  9 獄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 案件 監(jiān)獄


  10 坐 停車坐愛楓林晚 因為 坐下


  11 渠 問渠哪得清如許 它(他) 水渠


  12 微 微斯人,吾誰與歸 沒有 微小


  13 遷 遷客騷人,多會于此 官吏調(diào)職 遷移


  14 形 無案牘之勞形 身體 形狀


  15 鄙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目光短淺 卑鄙


  16 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地位低下 品質(zhì)低下


  17 犧牲 犧牲玉帛,弗敢專也 祭祀用的物品 為正義事業(yè)而奉獻


  18 親戚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父母兄弟等 姻緣親屬


  19 交通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交錯相通 交通運輸


  20 妻子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妻子兒女 男性的配偶


  21 絕境 同上 與世隔絕的地方 山窮水盡的地步


  22 無論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更不必說 條件關(guān)系連詞


  23 幾何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多少 數(shù)學學科之一


  24 開張 誠宜開張圣聽 擴大 開業(yè)


  25 會計 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 聚集商議 財務(wù)人員


  倒裝句


  倒裝句主要有四種:


  (1)主謂倒裝。在感嘆句或疑問句中,為了強調(diào)謂語而將它放到句首,以加強感嘆或疑問語氣。


  (2)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充當賓語、疑問代詞充當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為提賓標志時,賓語通常都要前置。


  (3)定語后置。古漢語中有時為了突出修飾語,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


  (4)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1)主謂倒裝 主謂倒裝也叫謂語前置或主語后置。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xiàn)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后,但有時為了強調(diào)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優(yōu)先到主語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謂語前置,表強調(diào)的意味,可譯為“你太不聰明 了”


  (2)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放置于動詞或介詞之后,有如下幾種情況:


  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a 介賓倒裝 例: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何以”是“以何”的倒裝,可譯為“為什么” 微斯人,吾誰與歸 ?“吾誰與歸”是“吾與誰歸”的倒裝,可譯為“我和誰同道呢?” b謂賓倒裝 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裝。古漢語中,疑問代詞做賓語時,一般放在謂語的前面。可譯為“有哪一樣”。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裝?勺g為“有什么簡陋呢?”“何”,疑問代詞,“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里是賓語前置的標志。


  二、 文言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例:僵臥孤村不自哀 “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裝,可譯為“不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詞,在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要前置。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三、 用“之”或“是”把賓語提于動詞前,以突出強調(diào)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什么實在意義。 例: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蓮之愛”即“愛蓮”的倒裝,可譯為“喜愛蓮花”。“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里是賓語前置的標志。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裝?勺g為“有什么簡陋呢”。“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里是賓語前置的標志。


  四、 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表示強調(diào)。例:是以謂之“文”也。 “是以”是“以是”的倒裝,可譯為“因此”。“是”是指示代詞,指代前面的原因。


  五、 其他,表示強調(diào)。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 “關(guān)山度”是“度關(guān)山”的倒裝?勺g為“跨過一道道關(guān),越過一道道山”。


  (3)定語后置 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diào)定語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


  一、“中心詞+后置定語+者”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 “荷擔者三夫”是“三夫荷擔者”的倒裝,定語“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詞“荷擔者”,可譯為“三個能挑擔子的成年男子”。 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亭翼然臨于泉上”是“翼然臨于泉上亭 ”的倒裝,定語后置,可譯為“一座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二、 “中心詞+之+后置定語+者” 例: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花之隱逸者”是“隱逸之花”的倒裝?勺g為“具有隱逸氣質(zhì)的花”


  三、數(shù)量詞做定語后置 例:嘗貽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裝,定語“一”后置,可譯為“一個核舟”


  (4)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一、用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除少數(shù)譯作補語外,大都數(shù)都要移到動詞前做狀語。 例:何有于我哉? 全句為“于我有何哉”的倒裝句,介賓結(jié)構(gòu)“于我”后置。譯為“在我身上有哪一樣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于帝”后置,譯為“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 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全句為“于南陽躬耕,于亂世茍全性命”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于南陽、于亂世”后置,可譯為“親自在南陽耕種,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


  二、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后置,在今譯時,一般都前置做狀語。例:屠懼,投以骨。全句為“以骨投之”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以骨”后置。譯為“把骨頭扔給它” 為壇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以尉首”后置,可譯為“用將尉的頭來祭祀”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以文”后置,可譯為“用文字來記述”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是“以討賊興復之效托臣”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以討賊興復之效”后置。


  判斷句


  1、用“者……也”表判斷


  “陳勝者,陽城人也。”(陳勝是陽城人)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是趙國的良將)


  2、句末用“也”表判斷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城北徐公是齊國的美麗的人)


  “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


  3、用“者”表判斷


  “方柯者,中國之人。”(方柯,是中國人)


  4、 用“為”表判斷


  “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不能說是設(shè)法生財)


  5、用“乃”表判斷


  “是乃狼也。”(這是狼)


  “電腦乃高科技用具。”(電腦是高科技用具)


  文言文判斷句較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其句式有如下幾種表示法:


  “......者,......也。”這是文言判斷句較常見的形式。主語后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后用“也”結(jié)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如:“陳涉者,陽城人也。”(《史記.了涉世家》)


  “......,......也。”判斷句中,有時“者”和“也”不一定同時出現(xiàn),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斷。如:“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資治通鑒》)


  “......者,......。”有的判斷句,只在主語后用“者”表示提頓,這種情況不常見。如:“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者也。”在句末連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肯定語氣,這時的“者”不表示提頓,只起稱代作用。這種判斷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較常見。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無標志判斷句。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志,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如:“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zhàn)》)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加強判斷的語氣,往往在動詞謂語前加副詞“乃、必、亦、即、誠、皆、則”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xiàn)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后作判斷詞則多起來。還有,肯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副詞和否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否定副詞“非”,都不是判斷詞。


  判斷句是對事物的性質(zhì)、情況、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幾種形式表示判斷。


  1.用“者”或“也”表判斷。這是典型的文言判斷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頓,“也”表判斷;有單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連用的。


  例如:


  陳勝者,陽城人也。(司馬遷《陳涉世家》)


  夫戰(zhàn),勇氣也。(《曹判論戰(zhàn)》)


  蓮,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愛蓮說》)


  2.用副詞“乃”“則”“即”“皆”“耳”等表判斷。這種形式也較為多見。例如: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司馬遷《陳涉世家》)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范仲淹《岳陽樓記》)


  3.用動詞“為”“是”表判斷。其中“是”表判斷,要注意和用作代詞的“是”的區(qū)別。例如: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司馬遷《鴻門宴》)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代詞,這樣) (蘇軾《石鐘山記》)


  4.用否定副詞“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斷。例如: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斷。既不用判斷詞,也不用語氣詞,通過語意直接表示判斷。例如:


  劉備天下梟雄。(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劉豫州王室之胄。(同上)


  省略現(xiàn)象


  古代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都有很多省略現(xiàn)象,古代漢語中更為多見。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省略主語。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qū)υ捴幸渤3J÷。例如?/p>


  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 )黑質(zhì)而白章,( )觸草木,( )盡死。(柳宗元《捕蛇者說》)


  沛公謂張良曰:“……( )度我至軍中,公乃入。”(司馬遷《鴻門宴》)


  (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手自筆錄,( )計日以還。……錄畢,( )走送之,不敢稍逾約。(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 )問:“( )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 )對曰:“小惠未偏,民弗從也。”(《左傳?曹判論戰(zhàn)》)


  2.省略謂語。與現(xiàn)代漢語比較,文言中謂語的省略較多見。例如:


  一鼓作氣,再( )而衰,三( )而竭。(同上)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3.省略賓語。有動詞賓語的省略。例如:


  尉劍挺,廣起,奪( )而殺尉。(司馬遷《陳涉世家》)


  每字為一印,火燒( )令( )堅。(沈括《活板》)


  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 )斗卮酒。(司馬遷《鴻門宴》)


  有介詞賓語的省略。例如:


  豎子不足與( )謀。(同上)


  此人一一為( )具言所聞。(陶淵明《桃花源記》)


  4.省略介詞。文言中介詞“于”也常常省略。例如:


  今以鐘磬置( )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蘇軾《石鐘山記》)


  激昂( )大義,蹈死不顧(張博《五人墓碑記》)


  通假字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


  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聰明。


  3、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還:通“旋”,回轉(zhuǎn),掉轉(zhuǎn)。


  4、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齊:通“劑”。


  5、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樂羊子妻》)亡:通“無”。


  7、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愚公移山》)亡:通“無”。


  8、對鏡帖花黃。……火伴皆驚忙。(《木蘭詩》) 帖:通“貼”。 火:通“伙”。


  9、無他,但手熟爾。(《買油翁》) 爾:通“耳”,相當于“罷了”。


  10、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李清照) 爭:通“怎”。


  11、路轉(zhuǎn)溪頭忽見。(《西江月》辛棄疾) 見,通“現(xiàn)”。


  才美不外見……(《馬說》) 見:通“現(xiàn)”。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見:通“現(xiàn)”。

加入QQ群,與更多家長交流經(jīng)驗。!
  • 上海小學交流群:639215153
  • 上海小學家長學習交流
  • 上海初中交流群:611612914
  • 上海中學家長學習交流
  • 上海高中交流群:959031473
  • 高考家長學習交流群
  • 上海幼升小交流群:772707735
  • 上海幼兒園升小學家長學習交流群

    相關(guān)課程推薦

    小學1對1全科課

    定制元/次

    咨詢電話:400-810-2680

    點我預約

    初中1對1全科課

    定制元/次

    咨詢電話:400-810-2680

    點我預約

    高中1對1全科課

    定制元/次

    咨詢電話:400-810-2680

    點我預約
    意見反饋電話:400-810-2680  郵箱:advice@xueersi.com
    相關(guān)新聞

    學習資料免費領(lǐng)更多 >

    中考自招資訊
    初中各科知識
    中考各科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