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北京的小學診斷無異于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雖說政策上是取消了入學診斷,但是各所重點中學仍然通過其他方式考察孩子的綜合素質。而這其中包括考察孩子智力水平的各種小學數學成績,全國數學邀請診斷,各種英語等級證書刪掉中各個學?疾斓氖呛⒆拥木C合素養(yǎng), 如個人的性格、 人品、智商、情商、語言表達等多個方面,包括身體素質等。這些考察一般都是通過自我介紹、家長介紹、提問回答、實際行為診斷等來完成。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很多優(yōu)秀的品質就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培養(yǎng)的,而毫無疑問重點小學在選擇優(yōu)秀生源時當然更親睞已經據具備了這些素質或者這些潛質的孩子。
我認為,這些品質中一個很核心的素質就是孩子自己的思考力,孩子只有會自己思考,她的頭腦里有自己的東西,才能在與人交流中很自然地發(fā)表對各種事物的看法,而不是背誦各種“標準答案”。社會需要的是有識之士而非兩腳書櫥;蛟S我們在抱怨重點中學刪掉選擇如此之嚴的同時,也可以贊一下這種選擇方式表現的對思考和素質的重視。
在美國,越是有教養(yǎng)的家長,越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淡化自己的權威性,增強和孩子的對話性。有位中國人曾觀察到:這些美國家長和自己的孩子說話時,經常蹲下來,把自己的臉降到和孩子的臉同一個高度。這種物理上的平等,導致的是心理上的平等。美國的社會學家Annette Lareau出版了一本書,叫《不平等的童年》。她發(fā)現,那些受過良好教育的父母,有事總和孩子商量,大家經常一起討論問題。孩子也習慣于提問,爭論。教育程度不高的家長,和孩子講話的語言則非常武斷權威,常用的詞匯是“去干這個”、“別干這個”、“不行”,“閉嘴”等等。這兩種家庭的孩子,前者從小習慣了討論問題,長大后遇到事情善于協商、談判、說理、爭論、甚至討價還價。后者從小在和家長的關系中就沒有反駁過,長大后常常沉默寡言,沒有自己的主意,甚至即使給提問的機會他也不知道問什么。想一想,這樣的人怎么會有創(chuàng)新,怎么能有不凡的成就呢?
這對中國的家庭教育有非常重要的啟示;蛟S對于各位家長也可以借鑒一下這種方式,跟孩子“平等對話”,給孩子思考的平臺,在生活的點滴中培養(yǎng)孩子愛問和懷疑的態(tài)度,慢慢養(yǎng)成思考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