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上海

課程咨詢: 400-810-2680

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獲取驗證碼

請選擇城市

  • 上海

請選擇意向校區(qū)

請選擇年級

請選擇科目

立即體驗
當前位置:北京學而思1對1 > 高中教育 > 高校動態(tài) > 正文
內(nèi)容頁banner-1對1體驗

人大附中2014年高考優(yōu)秀生群體調(diào)查(全文)

2014-07-12 21:01:13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2014年是北京新一輪高考改革的啟動元年,其中,語文學科的命題改革具有風向標的意義。今年語文高診斷題不僅強調(diào)回歸傳統(tǒng)文化和母語特色,貼近生活實際,而且為考生提供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強調(diào)對做人精神素養(yǎng)的考察。到底哪些考生在今年高考改革中,尤其是語文學科變革中更為得心應手?這成為今年北京高考改革研究中的核心命題之一。

  作為北京中學傳統(tǒng)學校,人大附中近年來的高考成績在全市名列前茅。梳理今年全市生群體的分布情況,人大附中繼續(xù)凸顯優(yōu)秀的強勁實力,其中在高考文科,特別是語文學科上表現(xiàn)得極為搶眼。全市文科總分前10名中,該校占據(jù)3席,其中2人進入前三名;全市理科總分前10名里頭,同樣出現(xiàn)3位人大附中孩子的身影。高考語文前10名中,半數(shù)孩子來自人大附中,包括以145分獲得語文單科先進的房正陽同學。該校文科(1)班的語文平均分高達131.15分,理科(12)班的語文平均分為126.66分。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人大附中今年高考文科和語文學科的考生群體現(xiàn)象提供了解讀2014年北京高考命題改革的一個獨特視角。近日,現(xiàn)代教育報記者走進人大附中,近距離對話該校十余位高考成績超群的優(yōu)秀考生。這群考生是否是靠平日“刷題”得分的“診斷機器”,抑或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呆子”?他們的學習習慣、興趣愛好、個性特長以及人大附中的辦學精神、學校文化,能否幫助他們面對高考變革表現(xiàn)得“如魚得水”?

  人大附中2014高考優(yōu)秀生群體調(diào)查啟示錄
  高考改革愛閱讀的孩子更能拿


  語文成績
  不是“刷”出來的,是“泡”出來的


  坐在現(xiàn)代教育報記者對面的人大附中高三文科(1)班的傅小勇瘦高個兒,話不多,很安靜,一聊,才發(fā)現(xiàn)人大附中高三年級組長楊曉薇老師的點評太準確了:“這孩子忒有故事。”原來,傅小勇小學時便成為全國較年輕的國際象棋棋藝大師、國家一級運動員,高一念的是理科實驗班,今年高考卻以文科總分691分(語文單科141分)的成績位居北京市第二名。

  傅小勇高考語文考得不錯,他把語文學習的關鍵歸于“積累”的良好習慣,因為語文素養(yǎng)的積淀非常重要。從高一起,在語文老師佟世祥的引導下,他每周都堅持名段摘抄,當時還閱讀了《古文觀止》等60多篇誦讀篇目。

  “三年下來,這份日積月累的文化積淀對高考作文的寫作很有幫助。”傅小勇告訴現(xiàn)代教育報記者,他喜歡哲學,在文章里善于引用一些國外哲學家的例子。這種比較有個性的寫作得到佟老師的贊賞,并經(jīng)常被當作范文來誦讀。在老師的鼓勵下,他平日里筆耕不輟,逐漸地作文寫得越來越有心得。

  郭伊陽是傅小勇的同桌,她高考語文考了143分。今年高考語文試題給她印象較深的是,除了默寫分值大幅縮減外,就是新增了對聯(lián)等文化知識的考查。語文試題的新變化讓她感到很興奮,因為佟老師在平時教學中和大家分享了許多傳統(tǒng)文化知識,其中對聯(lián)小知識更是隨手拈來。耳濡目染中,郭伊陽對語文學科感覺越來越親切,日常生活里也養(yǎng)成運用語文知識的習慣。今年春節(jié),他們班同學給老師準備了別致的新春禮物——祝福對聯(lián)。

  “語文真的不是靠刷題‘刷’出來,而是靠平時一點一滴地‘泡’出來的。”郭伊陽的這句感慨說得很形象,道出了眾多在座孩子的心聲。

  人大附中理科(12)班郭文碩同學高考語文拿到144分的。擅長理性思維的她認為,語文學習較重要的就是學會知識“遷移”。以前她較擅長寫記敘文,到高二開始接觸議論文,剛開始時很不適應。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她開始養(yǎng)成摘抄名段的習慣,日積月累,攢的素材已有兩個厚厚大本。在她的摘抄本里,記錄的是各種類型的精彩篇章,有整篇也有節(jié)選,有老師或同學推薦的,還有自己感興趣的,字體工整優(yōu)美,讀起來感覺很舒服。

  每天晚上,郭文碩都會安排固定的時間來閱讀這些美文。天天“泡”在語文素材里,她的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自然在不斷。在高考作文中,她將文章立意確定為“別讓老規(guī)矩老去”,關注老規(guī)矩對北京當下的價值,著眼于珍視傳承傳統(tǒng)。

  由于大量語文素材的積累,郭文碩在語文學習中將“遷移”思維運用得輕松自如。在寫高考作文時,她聯(lián)想到一篇名為《城市的標志》的文章。當時,她就感慨“老規(guī)矩”應該成為北京的一個標志,立即將這一思想引入文中。“我覺得城市的標志就該是它傳承已久的規(guī)矩。這是這座城市的人所擁有的一種情懷,也是較應珍視和尊重的東西。”

  “迷戀”語文
  專注興趣產(chǎn)生持久動力


  “今年高考語文強調(diào)聯(lián)系生活和實際應用,我給它點個贊。”在人大附中生活了六年的房正陽是一名理科生,今年高考語文成績145分,位置全市先進。談及對語文學科的感受,他坦言就是兩個字——“好玩”。在他看來,語文不是一張試題,甚至不僅是一門學科,更像一個老朋友,需要投入興趣和熱情。

  高考先進志愿選擇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岳昕是個對“時政記者”職業(yè)著迷的女孩,高考語文成績拿到144分。她在中學階段探討過廣泛的社會話題,包括政治民主、媒體意識、女權(quán)主義、京津冀一體化,拆遷等眾多社會熱點問題。在她的印象里,人大附中的老師,尤其是語文學科佟老師,一直強調(diào)做人要大氣,要做一個大寫的人。這種理念貫穿在她個人的閱讀和寫作過程中,幫助她對當今的時事和對生活進行關注和思考。

  人大附中高三(6)班夏玥同學今年高考語文成績?yōu)?43分。她對語文的感情超出一般人的理解。“我覺得做語文試題,或者平時學習語文,是需要有高度的,需要熱愛它,尊重它。我覺得語文是一種信仰,你要優(yōu)選地投入,優(yōu)選地熱愛。”憑借內(nèi)心對語文的迷戀,作為語文課代表的她參加許多和語文相關的課外活動,包括話劇表演、詩歌朗誦等。

  現(xiàn)代教育報記者發(fā)現(xiàn),多才多藝、興趣廣泛往往是許多優(yōu)秀孩子共有的“標簽”。在人大附中這些優(yōu)秀生群體身上,你能讀到一份對于興趣特別的專注。讓這些孩子“情有獨鐘”的可能是語文,可能是哲學,可能是歷史,或者是別的。

  人大附中文科(1)班趙東方同學今年高考總分689分,全市第三名,其中文綜更是拿到了261的。在所有學科中,趙東方較癡迷的是歷史學科。在她眼中,歷史老師李曉風真正傳授給孩子的是對歷史的探究精神,帶領大家如同鉆研學術一般去感悟這門學科。

  平時教學中,李曉風老師給孩子們講授不少在大學里才接觸到的歷史概念和歷史思維,這激發(fā)起趙東方對歷史的濃厚興趣。于是,一大堆大學歷史系專業(yè)的教材,包括《中國近代史》、《中國現(xiàn)代史》、《中國當代史》、《全球通史》、《世界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xiàn)代史》等早已被她熟讀于心。

  李老師不主張給孩子布置任何功課,同學們都只有一本教材。與別人不同的是,趙東方是一個特會“讀”書的人。她把書里與中學歷史教材有關的部分全部摘錄下來,并做成電子版,再加上老師發(fā)放的補充材料,整理成一本252頁的電子版教輔書。“高三我看了10遍自己編的書,但不是完全為了診斷。每次看到那些學術性的文字,我都很喜歡。雖然我不知道歷史具體考了多少分,但一定不會差。”

文章下長方圖-高三一輪復習史地政資料
立即領取中小學熱門學習資料
*我們在24小時內(nèi)與您取得電話聯(lián)系
側(cè)邊圖-寒假1對1

限時免費領取

0% buffered00:00Current time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