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上海

課程咨詢: 10108899

在線咨詢

點擊開始 在線咨詢

電話咨詢

請撥打咨詢電話 1010-8899
TOP
當前位置:上海學而思1對1 > 中考欄目 > 中考語文 > 正文

文言文閱讀專項檢測卷(2)

2016-10-09 19:16:31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即可領取2015-2021年上海中考二模試題及答案匯總

點擊領取

— — 學而思初中課程在線預約 — —

預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習復習診斷

免費學習診斷 精品5人班 99元體驗課

    點擊預約→免費的1對1學科診斷及課程規(guī)劃


  D.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嫗讀之,問解則錄。


  理解:每寫成一篇,必定讓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讀一讀,詢問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錄下來。


  【解析】(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頓時消沉。


  14.下列語句編為四組,全部直接反映白居易“忠誠耿直”的一組是(D)


 、僮鳂犯霸姲儆嗥,規(guī)諷時事 ②權(quán)貴有嫌其出位,怒


 、劬右资咨鲜瑁堌讲顿\ ④托浮屠死生說忘形骸者


 、莺铀穪y,兵出無功,又言事 ⑥乞外,除為杭州刺史


  A.①⑤⑥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①③⑤


  【解析】②間接 ④說其修養(yǎng)志趣 ⑥自請外放


  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


  A.本文開篇以顧況對白居易的前“謔”后“嘆”,側(cè)面表現(xiàn)了白居易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的非凡才華。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書直言論事,觸怒了權(quán)貴奸黨,這給他的仕途蒙上了陰影,也是他“放縱詩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詩歌內(nèi)容真實,辭句曉暢,風格平易,在當時流傳甚廣。內(nèi)至宮廷,外達異邦,詩名遠播。


  D.白居易居廟堂之上,則“兼濟天下”;處江湖之遠,則“獨善其身”。儒、釋兩家思想的影響,并存于他人生的各個階段。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等內(nèi)容,尤其要重視選文細節(jié)處的理解。“并存于他人生的各個階段”一說有誤,應是先“儒”后“釋”。


  三、文言文閱讀(22分。其中,選擇題12分,每小題3分;翻譯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題。


  孔子問子桑雽(音hù)曰:“吾再逐于魯,伐樹于宋,削跡于衛(wèi),窮予商、周,圍于陳、蔡之間。吾犯此數(shù)患,親交益疏,徒友益散,何與?”


  子桑雽曰:“子獨不聞假人之亡與?林回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或曰:‘為其布①與?赤子之布寡矣;為其累與?赤子之累多矣。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屬也。’夫以利合者,迫窮禍患害相棄也;以天屬者,迫窮禍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


  孔子曰:“敬聞命矣!”徐行翔佯而歸,絕學捐書,弟子無挹于前,其愛益加進。


  異日,桑雽又曰:“舜之將死,乃命禹曰:‘汝戒之哉!形莫若緣,情莫若率。緣則不離,率則不勞。不離不勞,則不求文以待形。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


  ……


  孔子窮于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左據(jù)槁木,右擊槁枝,而歌焱氏之風②,有其具而無其數(shù),有其聲而無宮角。木聲與人聲,犁然有當于人之心。


  顏回端拱還目而窺之。仲尼恐其廣己而造大也,愛己而造哀也,日:“回,無受天損易,無受人益難。無始而非卒也,人與天一也。夫今之歌者其誰乎!”


  回曰:“敢問無受天損易。”


  仲尼曰:饑渴寒暑窮桎不行天地之行也運物之泄也言與之偕逝之謂也為人臣者不敢去之執(zhí)臣之道猶若是而況乎所以待天乎!


  “何謂無受人益難?”


  仲尼曰:“始用四達,爵祿并至而不窮。物之所利,乃非己也,吾命有在外者也。君子不為盜,賢人不為竊,吾若取之何哉?故曰,鳥莫知于鶍鴯③,目之所不宜處不給視,雖落其實,棄之而走。其畏人也而襲諸人間。社稷存焉爾。”


  “何謂無始而非卒?”


  仲尼曰:“化其萬物而不知其禪之者,焉知其所終?焉知其歷始?正而待之而已耳。”


  “何謂人與天一邪?”


  仲尼曰:“有④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之不能有天,性也。圣人晏然體逝而終矣!”


  (節(jié)選自《莊子·山木》)


  【注】①布:財貨。②焱氏之風:神農(nóng)時代的歌曲。③鶍鴯(yì'ér):燕子的別名。④有:支配。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此以天屬也 屬:屬性


  B.迫窮禍患害相收也 收:收容


  C.弟子無挹于前 挹:通“揖”,作揖


  D.固不待物 待:憑借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子獨不聞假人之亡與 豎子不足與謀


  B.且君子之交淡若水 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


  C.顏回端拱還目而窺之 酌貪泉而覺爽


  D.化其萬物而不知其禪之者 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8.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饑渴寒暑窮桎不行天地之行也運物之泄也言與之偕逝之謂也為人臣者不敢去之執(zhí)臣之道猶若是而況乎所以待天乎


  A.饑渴寒暑窮桎不行/天地之行也/運物之泄也/言與之/偕逝之謂也/為人臣者不敢去之執(zhí)臣之道/猶若是/而況乎所以待天乎


  B.饑渴寒暑窮桎/不行天地之行也/運物之泄也言/與之偕/逝之謂也/為人臣者不敢/去之執(zhí)/臣之道猶若是/而況乎/所以待天乎


  C.饑渴寒暑窮桎不行/天地之行也/運物之泄也/言與之/偕逝之謂也/為人臣者/不敢去之執(zhí)/臣之道猶若是/而況乎所/以待天乎


  D.饑渴寒暑/窮桎不行/天地之行也/運物之泄也/言與之偕逝之謂也/為人臣者/不敢去之/執(zhí)臣之道猶若是/而況乎所以待天乎


  9.下列各句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把孔子塑造為徹曉徹悟道家的思想者,實際上是借孔子之事和孑L子之口表達自己的觀點:人受自然的支配,因而人應當體悟自然,謹守自然,順應自然。


  B.孔子周游列國遭遇種種厄運,親朋故交、弟子友人越發(fā)疏遠和離散,他為此感到困惑,經(jīng)過子桑雽指點,孑L子改變了人生的方向,弟子反而更加敬愛他。


  C.子桑雽以林回在逃亡時拋棄貴重的璧玉而選擇背負嬰兒的故事闡明了人的交往不能以利害為原則,而應當以天性為本。隨后進一步闡述了順應自然,感情率真的思想。


  D.孔子被困于陳、蔡之間,整整七天不能生火就食。他的歌詠,富有節(jié)奏和韻律,清楚、明確地表達了困厄給自己所帶來的痛苦。他的吟詠引起了顏回的注意。


  10.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6分)


  譯文:


  (2)始用四達,爵祿并至而不窮。(4分)


  譯文:


  6.A(屬:相連。)


  7.B(A項,前者語氣詞,嗎;后者介詞,跟。B項,均為連詞,而且。C項,連詞,前者表承接,不譯;后者表轄折,卻。D項,前者代詞,代物;后者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詞。)


  8.D(聯(lián)系上下文,根據(jù)語義和文言虛詞判斷。)


  9.D(“富有節(jié)奏和韻律”不正確,文中是“沒有節(jié)奏“沒有韻律”。也非只表達了痛苦。)


  10.(1)君子淡泊卻心相親近(親切),小人甘甜卻利斷義絕(易斷絕)。那些無緣無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會無緣無故地離散。


  (2)初被任用各方面都通達(辦什么事都順利),爵位和俸祿一齊到來沒有窮盡。


  四.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


  豁然堂記 明·徐渭


  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爐、蛾眉、秦望之屬,以十數(shù),而小者至不可計。至于湖,則總之稱鑒湖,而支流之別出者,益不可勝計矣?こ勤蜢,在臥龍山之臂,其西有堂,當湖山環(huán)會處。語其似,大約繚青縈白,髻峙帶澄。而近俯雉堞,遠問村落。其間林莽田隰之布錯,人禽宮室之虧蔽,稻黍菱蒲蓮芡之產(chǎn),畊漁犁楫之具,紛披于坻洼,煙云雪月之變,倏忽于昏旦。數(shù)十百里間,巨麗纖華,無不畢集人衿帶上;蛑劣昔骋遍,歌笑互答,若當時龜齡所稱“蓮女”“漁郎”者,時亦點綴其中。于是登斯堂不問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無聊之事每一流矚煩慮頓消而官斯土者每當宴集過客亦往往寓庖于此。獨規(guī)制無法,四蒙以辟,西面鑿牖,僅容兩軀。客主座必東,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觀,還則隨失。是為坐斥曠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東一面,令客座東而西向,倚幾以臨即湖山,終席不去。而后向之所云諸景,若舍塞而就曠,卻晦而即明。工既訖,擬其名,以為莫“豁然”宜。


  既名矣,復思其義曰:“嗟乎,人之心一耳。當其為私所障時,僅僅知我有七尺軀,即同室之親,痛癢當前,而盲然若一無所見者,不猶向之湖山,雖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及其所障既徹,即四海之疏,痛癢未必當吾前也,而燦然若無一而不攖于吾之見者,不猶今之湖山雖遠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觀之,其豁與不豁,一間耳。而私一己、公萬物之幾系焉。此名斯堂者與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為一湖山也哉?”既以名于是義,將以共于人也,次而為之記。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當湖山環(huán)會處    當:在


  B.髻峙帶澄      峙:聳立


  C.直辟其東一面    辟:打開


  D.卻晦而即明     卻:拒絕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若禹穴、香爐、蛾眉、秦望之屬    即同室之親


  B.則總之稱鑒湖            起座一觀,還則隨失


  C.是為坐斥曠明,而自取晦塞      當其為私所障時


  D.倚幾以臨即湖山           而通以牖者


  7.下列選項中全屬于表現(xiàn)豁然堂改建后情況的一項是(3分)


  ①當湖山環(huán)會處   、谝(guī)制無法    ③四蒙以辟


 、芟と∥髂想恢   、菘妥鶘|而西向 、拮鈺缑,而自取晦塞


  ⑦舍塞而就曠,卻晦而即明


  A.④⑤⑦    B①③④    C.⑤⑥⑦    D.②④⑤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豁然堂原為紹興府城隍祠西的一座堂,登臨其址,視野開闊,無論巨大的壯偉場面或細微的美好景物,都如匯集在人們的衣襟帶上一般。


  B.改建后的“豁然堂”完全避免了原來的人景隔絕的缺失,堂內(nèi)堂外連成一片,人在堂內(nèi)坐,如在畫中游。


  C.作者由“豁然堂”改建引出一個頗為深刻的道理:感情的親疏,往往會影響我們觀察事物的深入細致與否。


  D.文章論述的道理是復雜而深刻的,但由于文章前半部分的敘述、寫景,為后半部分打了一個極為貼切、生動的比方,所以,作者并沒有花多少筆墨就把它說清楚了。


  9.斷句和翻譯(10分)


  (1)用“/”給文中劃線的句子斷句(3分)


  于 是 登斯 堂 不 問 其 人 即 有 外感中攻抑 郁 無 聊 之 事 每 一流矚 煩慮 頓 消 而 官 斯土 者 每當宴 集 過客 亦 往 往 寓庖于 此


  (2)翻譯下面的句子(7分)


  ①工既訖,擬其名,以為莫“豁然”宜。(3分)


 、诓华q向之湖山,雖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4分)


  5.C(辟,通“避”,避開,回避。)


  6. B(副詞,就。A代詞,這/結(jié)構(gòu)助詞,的;C動詞,是/介詞,被;D連詞,相當于“而”,表承接/介詞,通過。)


  7.A(①豁然堂的地理位置,未發(fā)生變化;②豁然堂改建前設計沒有法度;③豁然堂改建前四周被遮掩;④改建豁然堂,將西墻、南墻全都開成窗戶;⑤豁然堂改建后,客人坐在東面,面向西;⑥豁然堂改建前晦暗不光亮;⑦改建后,為此堂起名“豁然堂”。)


  8.C(由“豁然堂”改建引出的道理是:人心若為私利所阻礙,就會變得像改建前的“豁然堂”一樣晦暗,以至于外界的事物什么也看不見。)


  9.(1)于是登斯堂/不問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無聊之事/每一流矚/煩慮頓消/而官斯土者/每當宴集過客/亦往往寓庖于此(3分,每錯漏2處扣1分,扣完為止。)


  (2)①譯:工程已經(jīng)完成,斟酌它的名字,覺得沒有比“豁然”更適宜的了。(3分。“訖”“擬”“莫……宜”各1分。)


  ②譯:(這)不就像原先的湖山,雖然近在眼前,卻被墻壁遮蔽了一樣嗎?(4分。“向”“雖”“蒙”各1分,大意1分)

 

  文言文閱讀專項檢測卷!為大家介紹好了,如果大家還有什么問題的話,請直接撥打免費咨詢電話:4000-121-121!有專業(yè)的老師為您解答!

 

 

2016智康暑期課
預初銜接課程 點擊咨詢 點擊查看專題
新概念英語 點擊咨詢 點擊查看專題
初中文言文專項課程 點擊咨詢 點擊查看專題
中學1對1 點擊咨詢 點擊查看專題
課程相關咨詢電話 :4000-121-121
加入QQ群,與更多家長交流經(jīng)驗!!
  • 上海小學交流群:639215153
  • 上海小學家長學習交流
  • 上海初中交流群:611612914
  • 上海中學家長學習交流
  • 上海高中交流群:959031473
  • 高考家長學習交流群
  • 上海幼升小交流群:772707735
  • 上海幼兒園升小學家長學習交流群

    相關課程推薦

    小學1對1全科課

    定制元/次

    咨詢電話:400-810-2680

    點我預約

    初中1對1全科課

    定制元/次

    咨詢電話:400-810-2680

    點我預約

    高中1對1全科課

    定制元/次

    咨詢電話:400-810-2680

    點我預約
    意見反饋電話:400-810-2680  郵箱:advice@xueersi.com
    相關新聞

    學習資料免費領更多 >

    中考自招資訊
    初中各科知識
    中考各科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