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上海

課程咨詢: 10108899

在線咨詢

點擊開始 在線咨詢

電話咨詢

請撥打咨詢電話 1010-8899
TOP
當前位置:上海學而思1對1 > 中考欄目 > 中考語文 > 正文

文言文閱讀及答案(2)

2016-10-10 11:50:01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即可領取2015-2021年上海中考二模試題及答案匯總

點擊領取

— — 學而思初中課程在線預約 — —

預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習復習診斷

免費學習診斷 精品5人班 99元體驗課

    點擊預約→免費的1對1學科診斷及課程規(guī)劃


  文言文閱讀及答案(三)


  三國志·吳書·張昭傳


  張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學,博覽眾書,州里才士陳琳等皆稱善之。漢末大亂,孫策創(chuàng)業(yè),命昭為長史、撫軍中郎將,文武之事,一以委昭。


  策臨亡,以弟權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輔之。權悲感未視事,昭謂權曰:“夫為人后者貴能負荷先軌克昌堂構以成勛業(yè)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盜滿山孝廉何得寢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權上馬,陳兵而出,然后眾心知有所歸。


  權既稱尊號,昭以老病,上還官位及所統(tǒng)領。更拜輔吳將軍,班亞三司,改封婁侯,食邑萬戶。


  昭每朝見,辭氣壯厲,義形于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進見。后蜀使來,稱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權嘆曰:“使張公在坐,彼不折則廢,安復自夸乎?”明日,遣中使勞問,因請見昭。昭坐定,仰曰:“臣思盡臣節(jié),以報厚恩,而意慮淺短,違逆盛旨,自分幽淪,長棄溝壑,不圖復蒙引見,得奉帷幄。然臣愚心所以事國,志在忠益,畢命而已。若以偷榮取容,此臣所不能也。”權辭謝焉。


  權以公孫淵稱藩,遣張彌、許晏至遼東拜淵為燕王。昭諫曰:“淵背魏懼討,遠來求援,非本志也。若淵改圖,欲自明于魏,兩使不反,不亦取笑于天下乎?”權與相反復,昭意彌切。權不能堪,案刀而怒曰:“孤之敬君,亦為至矣,而數(shù)于眾中折孤,孤嘗恐失計。”昭熟視權曰:“臣雖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誠以太后臨崩,呼老臣于床下,遺詔顧命之言故在耳。”因涕泣橫流。權擲刀致地,與昭對泣。然卒遣彌、晏往。昭忿言之不用,稱疾不朝。權恨之,土塞其門,昭又于內以土封之。淵果殺彌、晏。權數(shù)慰謝昭,昭固不起,權因出過其門呼昭,昭辭疾篤。權燒其門,欲以恐之,昭更閉門戶。權使人滅火,住門良久,昭諸子共扶昭起,權載以還宮,深自克責。


  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謚曰文侯。


  (節(jié)選自《三國志.吳書》,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夫為人/后者貴能負荷先軌/克昌堂構/以成勛業(yè)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盜滿山/孝廉何得/寢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


  B.夫為人后者/貴能負荷先軌/克昌堂構/以成勛業(yè)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盜滿山/孝廉何得寢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


  C.夫為人后者/貴能負荷先軌/克昌堂構/以成勛業(yè)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盜滿山/孝廉何得/寢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


  D.夫為人/后者貴能負荷先軌/克昌堂構/以成勛業(yè)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盜滿山/孝廉何得寢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權悲感未視事 視事:處理政事


  B.志在忠益,畢命而已 畢:完畢,竭盡


  C.而數(shù)于眾中折孤 折:折服


  D.昭熟視權曰 熟視:注目細看,凝視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3分)


  A.張昭在孫策創(chuàng)業(yè)時期,頗受倚重。孫權稱帝之后,他請求辭去


  官職,皇帝不但沒有恩準,反而再拜官。太后臨終,呼他于床


  下,可見他是東吳重臣。


  B.張昭性情剛直,朝見孫權,常常直言不諱,甚至違背圣意,以


  致宦官不讓他進見。結果使吳國在蜀使到來時受辱,卻沒有人


  能夠為東吳挽回面子。


  C.張昭受遺命輔佐孫權,忠心耿耿。在對待公孫淵的問題上,張昭和孫權意見不合,張昭毫不退讓,孫權大怒甚至拔出刀威脅要殺了他,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主張,事實也證明了他是對的。


  D.張昭兩次被棄置不用,又兩次被召回,主要的原因還是他忠君愛國的思想和剛正不阿的性格,也從側面反映出孫權較為寬廣的胸襟。


  4.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權嘆曰:“使張公在坐,彼不折則廢,安復自夸乎?“(5分)


  (2)權數(shù)慰謝昭,昭固不起,權因出過其門呼昭,昭辭疾篤(5分)


  答案:


  1.B(依據判斷句式“……者……也”,表判斷可排除A、D,再依據“何得……


  哉”的反問句式,其中何得的意思是:怎么能夠,其后不能斷開,據此排除C)


  2.C(此處應該理解為“反駁、批駁”引申為責備、斥責)


  3.C(“孫權大怒甚至拔出刀威脅要殺了他”錯,依據原文“權不能堪,案刀而


  怒曰”,孫權只是緊握住刀,而不是拔出刀。)


  4.(1)孫權嘆息道:“假使張公在座,蜀使不屈服也會喪氣,哪能再自夸呢?”


  (得分點:使,假使;折,折服,“安……乎”反問句,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2)孫權屢次去向張昭慰問道歉,張昭堅決不上朝,孫權于是出宮,經過他家門口呼叫張昭,


  張昭借口病重辭絕孫權。


  (得分點:謝,道歉;固,堅決;篤,沉重;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參考譯文:


  張昭字子布,彭城人(今江蘇銅山縣治)。自幼好學,博覽群書,同州里的才士陳琳等人都稱贊他。漢末天下大亂,孫策創(chuàng)立帝業(yè)時,就命張昭為長史,撫軍中郞將,不論政治或軍事,孫策全都托付給張昭辦理。


  孫策彌留之時,把弟弟孫權托付給張昭,張昭率領眾屬下立了孫權,加以輔佐。孫權因為哀痛兄喪沒能親自視察政事,張昭就向孫權進言道:“做人家后輩的人,主要的要能擔當起先朝軌業(yè),將先人遺緒加以恢宏,以完成功名大業(yè)。如今天下沸騰,滿山都是盜賊,孝廉哪能臥伏悲戚,逞匹夫的私情呢?”就親自扶孫權上馬,列軍出巡,然后眾人的心才曉得有所歸屬。


  孫權稱帝以后,張昭因老病,上表歸還官位和所統(tǒng)領的職責。就被改封為輔吳將軍,班亞三司,又改封為婁侯,食邑萬戶。


  張昭每次上朝進見,辭氣壯厲,臉上透出一股正義,曾因直言違逆了旨意,宦官不讓他進見。后來蜀國使者來,稱揚蜀的美德,而吳國群臣沒人能屈服他,孫權嘆息道:“假使張公在坐,蜀使不屈服也會喪氣,哪能再自夸呢?”次日,派遣中使慰問,借以請見張昭。張昭坐定,抬起頭來說道:“我想要竭盡臣節(jié),來報答他們的厚恩,但是我的思慮淺薄,違逆了盛旨,我料想(定會)深深地沉淪,長久地被棄置一旁(山溝深谷中或荒野中),沒想到又蒙引見,得以侍奉在帳下。但是臣愚鈍之心所以事奉國家的心志,在于忠誠益國,竭盡生命而已。如果要我竊取榮華,茍合取容,這是臣做不到的。”孫權向他辭讓道歉。


  孫權因公孫淵稱藩屬,派遣張彌、許晏到遼東拜公孫淵為燕王,張昭進諫說:“公孫淵背叛魏國,怕魏討伐,遠來求援,并不是他的本意。如果公孫淵改變意圖,想要向魏自我表白,我國派去的兩個使者不能回來,不就使天下人取笑我們嗎?”孫權和他反復對峙,張昭心意更形急切。孫權不能忍受,握著刀,生氣的說:“我尊敬先生,也可說到了頂點,而你卻屢次在眾臣面前折辱我,我常恐怕自己會失計(謂殺昭)。”張昭凝視著孫權說:“臣雖然知道所說的話不被采納,但每次還要竭盡愚忠的原因,實在是因為太后臨崩時,把老臣叫到床下,遺詔彌留的話還在耳邊的緣故呀!”為之涕淚橫流。孫權把刀丟在地上,也和張昭對泣。但終于還是派遣張彌、許晏去了遼東。張昭忿怒自己的話沒被采納,假稱生病不上朝。孫權也恨他,用泥土堵塞了他家的門,張昭又在門內也用泥土封了起來。公孫淵果然殺了張彌、許晏。孫權屢次去向張昭慰問道歉,張昭堅決不上朝,孫權于是出宮,經過他家門口呼叫張昭,張昭借口病重辭絕孫權。孫權燒他的門,想要嚇他,張昭卻更關緊了門。孫權讓人撲滅了火,在門口停了很久,張昭諸子共同扶起了張昭,孫權把他載回了宮廷,深自責備。


  張昭年八十一歲,嘉禾五年(公元236年)死。謚為文侯。


  文言文閱讀及答案(四)


  蕭穎士風節(jié)


  蕭穎士為唐名人,后之學者但稱其才華而已。予反復考之,蓋有風節(jié)識量之士也。為集賢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見之,穎士不詣,林甫怒 其不下己。后召詣史館又不屈愈見疾至免官更調河南參軍。安祿山寵恣,穎士陰語柳并曰:“胡人負寵而驕,亂 不久矣。東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祿山反,往見郭納,言御守計,納不用。嘆曰:“肉食者以兒戲御劇賊,難矣哉!”聞封常清陳兵東京,往觀之,不宿而還,身走山南,節(jié)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穎士說曰:“襄陽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則大事去矣。公何遽輕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洧卒,往客金陵,永王璘召之,不見。李太白,天下士也,特以墮永王亂中,為終身累。穎士,永王召而不見,則過之焉。


  (選自《容齋隨筆》,有刪改)


  1.下列字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8.D )


  A.穎士陰語柳并曰陰:暗中 B.胡人負寵而驕 負:依仗


  C.往客金陵客:旅居 D.則過之焉 過:責備


  2.為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9.B )


  后召詣史館又不屈愈見疾至免官更調河南參軍


  A.后召詣/史館又不屈/愈見疾至/免官更調河南參軍


  B.后召詣史館/又不屈/愈見疾/至免官更調河南參軍


  C.后召詣/史館又不屈愈/見疾至免官/更調河南參軍


  D.后召詣史館/又不屈愈見/疾至免官/更調河南參軍


  3.下列對文本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10. C )


  A.蕭穎士對宰相李林甫、永王李璘的召見均辭而不去。


  B.蕭穎士預言了安祿山即將叛亂且東京將會陷落。


  C.郭納、封常清沒有采納蕭穎士的守城計策。


  D.節(jié)度使源洧聽從了蕭穎士堅守襄陽的勸說。


  4.將第三大題文言文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 分)


  肉食者以兒戲御劇賊,難矣哉!


  譯文:


  當官的以兒童游戲的方式來抵御厲害的叛軍,(想取勝)太難了!


  共4分。“肉食者”“御”、“劇”各1分,其余句意正確1分。


  【參考譯文】


  蕭穎士是唐代的名人,后代學者只稱贊他才華出眾。我反復考證后發(fā)現(xiàn),他還是一位高風亮節(jié)有膽識有度量的人,在他擔任集賢校理時,當時的宰相李林甫想召見他,他卻辭而不去,李林甫對他不屈從于自己很惱火。后來,李林甫又讓他到史館任職,他仍然不屈服,為此他更遭李林甫所忌恨,以至被免除史官職務外調到河南府任參軍。當時,安祿山依仗玄宗的龍信,恣意妄為,簫穎士暗中對柳并說:“胡人(指安祿山)依仗主上的寵信驕橫跋扈,反叛朝廷的時間不會太久了,東都洛陽到時會首先陷落的!”不久,他便托病離開了洛陽,安祿山反叛以后,蕭潁士去見郭納,向他進獻抵御叛軍的策略,郭納沒有采用。蕭穎士感嘆道:“那些身居高位要職的人抵御厲害的叛軍如同兒戲,(想抵擋住也)太難了啊!”他聽說大將封常清陳兵東都洛陽,就去觀察了一番,(結果很失望,)連夜返回,南逃到山南東道(今湖北襄樊)避亂,當?shù)毓?jié)度使源洧想放棄襄陽,退保江陵,蕭潁士勸說道:“襄陽是天下的咽喉要沖,兵家必爭之地,一天不堅守,則大勢即去,你何必匆忙放棄這個戰(zhàn)略要地,讓天下人取笑你呢?”源洧聽從了他的建議,就按兵不出。源洧死后,蕭穎士又去金陡,并客居于此,肅宗的弟弟永王李璘要召見他,他堅辭不去。李白,是天下聞名的大詩人,只因身陷永王李璘的叛軍之中,而終身受到連累,蕭潁士對永王李璘的召見辭而不見,可見他的膽識遠遠超過李白。

加入QQ群,與更多家長交流經驗�。�!
  • 上海小學交流群:639215153
  • 上海小學家長學習交流
  • 上海初中交流群:611612914
  • 上海中學家長學習交流
  • 上海高中交流群:959031473
  • 高考家長學習交流群
  • 上海幼升小交流群:772707735
  • 上海幼兒園升小學家長學習交流群

    相關課程推薦

    小學1對1全科課

    定制元/次

    咨詢電話:400-810-2680

    點我預約

    初中1對1全科課

    定制元/次

    咨詢電話:400-810-2680

    點我預約

    高中1對1全科課

    定制元/次

    咨詢電話:400-810-2680

    點我預約
    意見反饋電話:400-810-2680  郵箱:advice@xueersi.com
    相關新聞

    學習資料免費領更多 >

    中考自招資訊
    初中各科知識
    中考各科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