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畜林》作者介紹
2017-04-21 14:29:49 來源:網絡整理
《牲畜林》作者介紹!《牲畜林》是1923年出生在古巴哈瓦那的伊泰洛·卡爾維諾著作的,卡爾維諾的父親是個園藝師,母親是個植物學家,爾維諾自幼就與大自然結下了不解之緣,給卡爾維諾后來的文學創(chuàng)作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使他的作品始終富有寓言式童話般的色彩。而《牲畜林》就是很有名的一本。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牲畜林》作者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牲畜林》知識點大匯總
《牲畜林》作者介紹
作家經歷
1942年高中畢業(yè)后,卡爾維諾在都靈大學上農學系。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在德國人占領的20個月的漫長時間里,卡爾維諾與他弟弟積極參加了當?shù)赜螕絷牻M織的抵抗運動,卡爾維諾的父曾因此被德國人羈押作人質。發(fā)表于1947年的處女作《蛛巢小徑》就是一部以作者自幼所熟悉的利古里亞地區(qū)的游擊隊活動為歷史背景的長篇小說,當時卡爾維諾年僅24歲。
1945年卡爾維諾全家遷居都靈。戰(zhàn)后,他在都靈大學攻讀文學,1947年大學畢業(yè)后,在都靈的艾依那烏迪出版社任文學顧問。在此期間,他加人了意大利共產黨,并經常為該黨的中央機關報《團結報》撰寫文章。1949年題材多樣的短篇小說集《較后飛來的是烏鴉》問世。所收作品既有童話和傳奇色彩,又含有特定的現(xiàn)實煮艾;既有濃厚的抒情性,又有一定的哲理性。1952年卡爾維諾一鼓作氣地完成了膾炙人口的中篇小說《分成兩半的子爵》。作品的主人公是17世紀奧、土戰(zhàn)爭期間被一顆炮彈炸成了兩半的貴族軍官,是現(xiàn)代社會中被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的“大炮”轟炸成兩半的現(xiàn)代人的寫照。作品既具有“寓言式的現(xiàn)實主義色彩”,又是“帶有現(xiàn)實主義色彩的寓言”,這在新現(xiàn)實主義文學處于衰退的當時,為意大利的文學創(chuàng)作開辟了一條新的出路。1954年卡爾維諾的另一部短篇小說集《進入戰(zhàn)爭》問世,作品反映了戰(zhàn)爭在步人而立之年的卡爾維諾身上所留下的難以醫(yī)治的創(chuàng)傷。被人譽為“意大利式的格林童話”,“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瑰寶”的《意大利童話故事》發(fā)表于1956年,它是卡爾維諾花費兩年的心血寫成的,全書搜集了近200篇各地的傳統(tǒng)民間故事和童話�?柧S諾象是一位遨游在童話世界里的人,對戰(zhàn)后的社會現(xiàn)實和政治感到失望的卡爾維諾深信:“童話是真實的”,被權威評論家譽為“二十世紀較重要的意大利作家之一”
作家的作品介紹
1957年,題材與構思截然不同的兩部小說《攀緣在樹上的男爵》和《房產投機》同時問世。這兩部小說的主人公都是現(xiàn)實生活的“失敗者”,都是“消極人物”�!杜示壴跇渖系哪芯簟返闹魅斯�18、19世紀的貴族后裔,他棲居在樹上,拒絕下到人世間生活;《房產投機》的主人公是深居鬧市的文人,在資本主義高度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中因力圖重新安排現(xiàn)實而處處碰壁。作品辛辣地諷刺和抨擊了現(xiàn)實社會的罪惡,但卡爾維諾筆下的主人公雖然憤世嫉俗,毅然地否定現(xiàn)存的社會秩序,卻無力改變它。然而作者“這種冷眼旁觀的態(tài)度,卻旨在更好地從總體上觀察、評價和衡量現(xiàn)實社會,并竭力從中把握‘社會發(fā)展的脈絡。’”
“匈牙利事件”發(fā)生以后,卡爾維諾于1957年在《團結報》上發(fā)表公開信,宣布退出意大利共產黨。國際形勢的動蕩和消費社會中存在的各種弊端,使很多文人在精神上產生了危機,痛苦地看到自身價值的瓦解,然而卡爾維諾卻把作家的使命、文學的作用以及對社會的政治責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他始終沒有把自己禁錮在“象牙塔”之中。
此后不久,《煙云》(1958),《不存在的騎士》(1959)等深刻揭示現(xiàn)實社會弊病的作品相繼問世。1962年,卡爾維諾在《梅那坡》文學雜志上發(fā)表的一系列雜文,如《向迷宮挑戰(zhàn)》、《惶惑的年代》、《物質世界的海洋》等,就60年代資本主義發(fā)展新階段中知識分子和文人同現(xiàn)實社會之間所產生的新關系進行了探討,指出“那些向‘物質世界’投降的人們已經淪為商品化的人了,他們的思想也商品化了”,“戰(zhàn)后出現(xiàn)的這種向物質世界投降的歷史現(xiàn)象是由于人類無力誘導事物發(fā)展的進程所致。”(《物質世界的海洋》,1962)卡爾維諾還提示人們“不能向現(xiàn)存的條件投降,也不能蝸居斗室,而是要尋找一條出路,向物質世界的汪洋大海,即‘迷宮’挑戰(zhàn)。”(《向迷宮挑戰(zhàn)》,1962)短篇小說集《馬可瓦多》(1963)的問世,標志著卡爾維諾的文學創(chuàng)作達到了新的高度。小說以寓言式的風格,揭示了從社會學、心理學和生理學的角度都業(yè)以蛻化的人類社會,描述了當代人孤寂、惶恐、陌生和不安的心態(tài)。這個社會之所以蛻化了,是因為它被淹沒在表面繁榮的物質福利之中了,它只追求物質上的價值,并蒙上了一層市儈式庸俗的外表,看上去光怪陸離,實際上虛偽而又浮淺。正如卡爾維諾在1967年所論:“現(xiàn)代文學的力量就在于它說出了社會和個人本來想說而又沒有意識到的一切,這就是文學所不斷提出的挑戰(zhàn)。我們住的房子越是明亮和豪華,房子的墻上就越有鬼影;因為進步和理性的夢中往往摻雜著鬼影。”
小說《監(jiān)票人的一天》(1963)就是記述了主人公作為意大利共產黨的監(jiān)票人于1953年大選中在都靈某一個殘疾人之家投票站的一天經歷,揭示了意大利社會蘊含的種種弊病。那些喪失理智的瘋子,肢體殘缺的人,沒有說話能力的癡呆者都成了政客們爭權奪利的工具,盡管他們根本“無法辨認他們的投票對象是何許人。”
《宇宙奇趣》(1965)和《零點起始》(1967)可說是兩部富有科幻色彩和符號學特點的姐妹篇�!队钪嫫嫒ぁ返闹魅斯莻€既年邁又年青的智者,他是個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人,既是我們的老祖宗,又是個現(xiàn)代人,可以說他既是世界起源、地球形成時的人,又是宇宙消亡毀滅時代的人,他的名字是qfwfq,是以未知數(shù)w為軸心的對稱的字母qf—fq排列而成。“卡爾維諾好像因為憤怒、麻木乃至失重而在地球上消失了;他躲在大氣層后面,用望遠鏡看著自己在人們之間消失。后來,他用成千個小記號,諸如一幅袖珍形象畫,一個形容詞,一種有節(jié)奏的游戲,一陣突然的顫動,向我們揭示了一個凄涼的夢:一個50歲上下的男子,他茫然、困惑、憂心忡忡地環(huán)視著四周較細微的變化對他所產生的沖擊,如房子四周的圍墻、草坪上的陰影都能勾起他的心緒不寧;事物的偶然巧合,不協(xié)調和矛盾,反射和交叉,對他都構成一種誘惑。他徘徊在影子王國里尋覓自己,并消失在其中。”在《宇宙奇趣》中,卡爾維諾幽默地諷刺現(xiàn)代人生活的虛無,“有一次我路過宇宙空間,我在某個地方故意作了個記號,想在兩億年之后,當我再轉到那兒時重新再找到它……可就在我留過記號的那個代之以一道不成形的線條,它在被搗碎了的破損的空間之中,象是一道劃破的傷痕……我沮喪失望了,象失去知覺似的被人拽過去許多光年。”然而,作者痛苦地發(fā)現(xiàn)空間與記號毫不相干,空間根本不存在,也許它從來沒有存在過,所以在空間中作記號也是徒勞枉然的。
70年代問世的三部具有后現(xiàn)代派創(chuàng)作風格的小說《看不見的城市》(1972)、《命運交叉的古堡》(1973),以及《寒冬夜行人》(1979),則更進一步確立和完善了卡爾維諾的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過去與現(xiàn)在相結合,內心世界與外部世界相結合,幻想與現(xiàn)實相結合。對于卡爾維諾來說,支配客觀世界的規(guī)律有它的隨意性、破碎性和偶然性,所以他的小說的“每篇故事都是重新發(fā)掘一種邏輯的結構,而作者的每一種思想乃是每一篇故事的開端”。所以卡爾維諾曾說過:“我與一個哲學家截然不同,我只是一個遵循故事內在邏輯的作家。”
用日常生活中瑣碎素材來展開作者的奇思遐想的較后一部小說《帕羅馬爾》(1983),是卡爾維諾面對繁雜而又不可知的現(xiàn)代世界,苦苦地尋求宇宙與人類之間,自然與人的語言之間,單一的自我與多重性的現(xiàn)實之間的關系,全書流露出作者面對現(xiàn)實的彷徨和茫然的心態(tài),除了寫小說,卡爾維諾還像德國的格林兄弟一樣,收集編寫民間故事�?柧S諾走遍意大利,付出了兩年時間的辛勤勞動,終于編寫出一部《意大利童話》,這部《意大利童話》可以和安徒生、格林兄弟的童話媲美。
1年9月,卡爾維諾在休假期間突患腦溢血(當時他正在準備去美國講學的演講報告),當即就被送到醫(yī)院搶救。待動完手術麻醉藥性過去之后,他望著那些塑料導管和靜脈注射器,仍不乏想象力地風趣地說:“我覺得自己象一盞吊燈。”9月16日卡爾維諾終因醫(yī)治無效在意大利佩斯卡拉逝世,終年62歲。
就這樣,卡爾維諾帶著他那一個個童話般“盡善盡美的夢”,離開了這變幻莫測的世界。他用小說創(chuàng)作向人們展示了人生哲理,孜孜不倦地啟迪人們對人類的命運和現(xiàn)實社會予以深入的思考,為探索文藝創(chuàng)作的新天地而奉獻了一生。
《牲畜林》作者介紹!為大家介紹好了,如果大家還有什么問題的話,請直接撥打免費咨詢電話:4000-121-121!有專業(yè)的老師為您解答!
QQ掃一掃您將獲得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