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上海

課程咨詢: 400-810-2680

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獲取驗證碼

請選擇城市

  • 上海

請選擇意向校區(qū)

請選擇年級

請選擇科目

立即體驗
當前位置:北京學而思1對1 > 高中教育 > 高中歷史 > 正文
內容頁banner-1對1體驗

2019高三歷史寒假作業(yè)高效課堂上冊答案

2019-02-13 20:49:20  來源:網絡整理

  2019高三歷史寒假功課高效課堂上冊答案!時間過得就是快呀,今天都已經二月中旬了,距離開學越來越近了,大家是不是都想同學們啦,還有老師,下面是2019高三歷史寒假功課高效課堂上冊答案寒假剩余不多了,好好珍惜!

 

 

想要了解高效課堂上冊答案的相關資料,請點擊加入【愛智康高中交流福利群】愛智康高中交流福利群 ,并直接向管理員“小康康”索取!愛智康高中交流福利群會不定期免費發(fā)放學習資料,高中以及高考政策等相關消息,請持題目,續(xù)關注!

 

 

  2019高三歷史寒假功課高效課堂上冊答案


  第Ⅰ卷(選擇題 共5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美國一位歷史學家說“共產黨的大多數領導人被蔣介石殺害,但有些人逃進了華南山區(qū)。他們的領導人之一是毛澤東,毛澤東這時無視莫斯科的第三國際,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這位歷史學家所說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


  A.武裝反抗的策略 B.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的策略


  C.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策略 D.井岡山道路


  2.發(fā)生在20世紀20年代某次重大歷史事件的領導人群像,他們從左起分別是賀龍、朱德、周恩來、葉挺和劉伯承。這座群像較有利于紀念 ( )


  A.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B.紅軍長征勝利


  C.南昌起義


  D.湘贛邊秋收起義


  3.20世紀30年代,中國奧運先進人、遼寧短跑選手劉長春發(fā)表過如下聲明:余之良心尚在,熱血尚流,又豈能忘掉祖國而為傀儡……作馬牛!上述材料中的“傀儡”是指 ( )


  A.偽滿洲國 B.冀東防共自治政府


  C.冀察政務委員會 D.汪精衛(wèi)偽國民政府


  4.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在談話中表示“如果戰(zhàn)端一開,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zhàn)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所以政府必特別謹慎以臨此大事。”由此可見他 ( )


  A.繼續(xù)推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 B.視盧溝橋事變?yōu)槿珖箲?zhàn)的開始


  C.準備抗戰(zhàn)的同時態(tài)度尚不夠堅決 D.希望與共產黨密切合作共同抗日


  5.下列四則材料,能夠反映抗戰(zhàn)結束、內戰(zhàn)爆發(fā)前夕中國時局特點的是 ( )


  A.“寧教白山黑水盡化為赤血之區(qū),不愿華胄倭奴同立于黃海之岸。”


  B.“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C.“敵焰猶張,國仇未雪,如復自為鷸蚌,勢必利落漁人,民族慘禍,伊于胡底。”


  D.“自治性的軍隊……的存在,乃與中國政治團結不相符合,且實際上使政治團結不能實現。”


  6.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寫道:“在某種意義上講,這次大遷移是歷史上較大的一次流動的武裝宣傳。”文中的“大遷移”是指 ( )


  A.太平天國起義軍從廣西打到南京 B.國民革命軍的北伐


  C.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 D.工農紅軍的萬里長征


  7.某大學組織孩子“重走長征路”,沿途拍攝了大量珍貴的照片。下列按當年紅軍長征歷程的先后順序排列,排序第二的應是 ( )


  A B C D


  8.毛澤東指出:“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這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tǒng)治由發(fā)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是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tǒng)治由發(fā)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個轉折點是人民解放軍 ( )


  A.由戰(zhàn)備防御轉入反攻 B.取得三大戰(zhàn)役勝利


  C.取得渡江戰(zhàn)役的勝利 D.攻占南京全國解放


  9.蔣介石說“倭寇投降,世界長久和平局面可期實現,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亟待解決,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與此相關的重大事件是 ( )


  A.北平和談 B.西安事變 C.皖南事變 D.重慶談判


  10.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發(fā)表講話:“我們的態(tài)度只是應戰(zhàn),而不是求戰(zhàn)。應戰(zhàn)是應付較后關頭迫不得已的辦法……在和平根本絕望之前一秒鐘,我們還是希望和平的,希望以和平外交方式,求得盧事的解決。”下列對這段話表明的問題,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日本的侵略尚未危及蔣介石及英美的主要利益


  B.蔣介石表示準備抗戰(zhàn)


  C.蔣介石仍寄希望于和平解決


  D.蔣介石繼續(xù)推行對內鎮(zhèn)壓國內革命的政策


  11.山東萊蕪縣農民唐和恩使用過的扁擔上,刻著他在解放戰(zhàn)爭時支前的路線:萊東→平度→臨淄→蒙陰→臨沂→徐州→蕭縣→宿縣→濉溪口等地,從以上路線可知,他參加了( )


  A.遼沈戰(zhàn)役 B.平津戰(zhàn)役 C.淮海戰(zhàn)役 D.渡江戰(zhàn)役


  12.1936年8月中共中央向國民政府鄭重聲明“我們贊成建立全國統(tǒng)一的民主共和國,贊成召集由普選權選舉出來的國會,擁護全國人民和抗日軍隊的抗日救國代表大會,擁護全國統(tǒng)一的國防政府。”這表明中國共產黨 ( )


  A.同意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和平建國


  B.準備在革命根據地建立蘇維埃政權


  C.準備聯合國民黨,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D.在政治上完全認同南京國民政府


  13.學習歷史,必須分清哪些是史實,哪些是觀點。下列各項中,屬于觀點表述的是( )


  A.1931年日軍發(fā)動九一八事變,占領了沈陽


  B.日本731部隊是一支細菌戰(zhàn)部隊


  C.1949年北平國共和談較終破裂


  D.國共兩黨,合則利,分則弊


  14.美國新聞記者埃德加?斯諾1936年訪問某一地區(qū)時驚奇地發(fā)現,在貧瘠的中國西北部,競聚集了中華民族的精英,看到了中國未來的希望和抗日勝利的曙光。這一地區(qū)指的是( )


  A.土地革命時期的中央革命根據地


  B.鄧小平領導建立的左右江革命根據地


  C.紅一方面軍結束長征到達的陜甘根據地


  D.抗戰(zhàn)初期建立的晉察冀根據地


  15.毛澤東說:“蔣介石兩個拳頭(指陜北和山東)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來了。所以,我們的戰(zhàn)略就是要把這兩個拳頭緊緊拖住,對準他的胸膛插上一刀。”這里“插上一刀”的軍事行動指的是 ( )


  A.粉碎重點進攻 B.發(fā)動三大戰(zhàn)役 C.挺進大別山 D.橫渡長江,


  16.美國著名記者史沫特萊就西安事變結束時的局勢發(fā)表評論說:“西安事變可能已經以一種地方性的失敗告終了,卻仍然是一次全國性的勝利。一個統(tǒng)一的中國,雖然緩慢而且伴有劇痛,終于在漸漸誕生。”她所說的“統(tǒng)一”指的是 ( )


  A.國民政府實現了形式上的全國統(tǒng)一


  B.蔣介石獲釋并重新執(zhí)掌軍政大權


  C.國共兩黨停止對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建立


  17.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的基本原則是 ( )


  A.沒收地主和富農土地分給農民,允許土地買賣,


  B.沒收地主和富農土地分繪農民,不允許土地買賣


  C.沒收地主土地分給農民,農民獲得土地使用權


  D.沒收地主土地分給農民,農民獲得土地所有權


  18.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根據地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 )


  A.恢復遭受戰(zhàn)爭破壞的農業(yè)生產


  B.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C.重新劃分報據地的階級成份


  D.執(zhí)行國民政府的行政命令


  19.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是 ( )


  A.繼續(xù)實行減租減息 B.實行土地公有制


  C.投收地主土地分給農民 D.保留富農土地


  20.抗日戰(zhàn)爭時期,陜甘寧邊區(qū)“不禁止地主、富農、國民黨參選議員”。這說明陜甘寧邊區(qū) ( )


  A.實行民主選舉制度 B.接受國民政府直接領導


  C.實現了國共兩黨黨內合作 D.組建了多黨聯合政府


  21.“盡管他衣著簡便,不事張揚,但蔣仍表現出一個征服者統(tǒng)領一切的氣勢,而不是和布爾什維克過于親密的同志。他謹慎運用各種方式(包括布爾什維克主義)來實現其目標,只要它適合于‘中國是中國人的’口號。”美國《時代周刊》的這段報道,把蔣介石描述成 ( )


  A.民族主義者 B.專制主義者


  C.自由主義者 D.布爾什維克主義者


  22. 蔣介石的廬山講話“確定了準備抗戰(zhàn)的方針”。此講話發(fā)表于 ( )


  A.華北事變之前 B.西安事變之前


  C.七七事變之后 D.八一三事變之后


  23.毛澤東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國人民的革命戰(zhàn)爭,現在已經達到了一個轉折點。” “這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tǒng)治由發(fā)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個轉折點的主要標志是 ( )


  A.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 B.渡江作戰(zhàn)與解放南京


  C.三大戰(zhàn)役的勝利 D.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24.科學家竺可禎寫了60年日記,20世紀的重大事件多有記載,其中關于解放戰(zhàn)爭時期淮海戰(zhàn)役的記載是 ( )


  A.國民黨中央官吏今日下午離開沈陽,解放軍即入城


  B.國民黨軍放棄徐州


  C.解放軍入北京城


  D.解放軍三千人在江陰渡江


  25.七屆二中全會決定黨的一切工作中心是 ( )


  A.推翻國民政府 B.完成民主革命任務


  C.建立新中國 D.恢復和發(fā)展生產


  第Ⅱ卷 (非選擇題 助力能力 50分)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50分。)


  26.(12分)閱讀以下材料:


  材料一 滿蒙對帝國的國防和國民經濟有很深的特殊關系……我認為日本帝國的使命在于維持東洋的長久和平以貢獻于世界和平,解決滿蒙問題是以實現日本帝國使命的遠大理想這個信念為依據的,明治天皇的圣意就在于此。


  材料二 由于帝國掌握著滿蒙戰(zhàn)略關鍵的據點,在這里形成了帝國國防的先進線。從消極方面來說,達到保衛(wèi)朝鮮的目的;從積極方面來說,可以牽制俄國向南發(fā)展,并且對中國掌握著有利的發(fā)言權,萬一日本從滿蒙退出,不但立刻會危及帝國的生存,并且立刻會破壞東洋的和平。


  材料三 滿蒙的資源很豐富,有著作為國防資源必需的所有資源,是帝國自給自足所少有必要的地區(qū)。


  材料四 我認為不能不得出這樣的結論:從目前中國方面的態(tài)度來考察,如果單用外交的和平手段,畢竟不能達到解決滿蒙問題的目的。


  ——摘自坂垣征四郎1931年3月在日本陸軍步兵學校的講話


  請回答:


  (1)材料中提出的“滿蒙”是指什么地方?(2分)


  (2)依據材料二,指出日本在近現代史上是怎樣“保衛(wèi)朝鮮”、“牽制俄國向南發(fā)展”


  的?(4分)


  (3)坂垣征四郎的講話反映了日本怎樣的真實意圖?日本是怎樣解決“滿蒙”問題的?


  (3分)


  (4)舉例說明日本是怎樣將“滿蒙”作為其“是帝國自給自足所少有必要的地區(qū)”的?


  (3分)


  27.(14分)閱讀以下與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有關的材料:


  材料一 蔣介石要求國民黨軍,對根據地“予以嚴密封鎖,使其交通物質,兩相斷絕,則內無生產,外無接濟,既不得活動,又不能鼠竄,固守一隅,束手待斃。”


  《處理剿匪省份政治工作報告人(1934年)


  材料二 粟裕在回憶第五次反“圍剿”時說,十九師是紅七軍團的主力、戰(zhàn)斗力強,擅長打野戰(zhàn),但沒有見到過裝甲車……部隊一見到(國民黨軍的)兩個鐵家伙打著機槍沖過來,就手足無措,一個師的陣地便是被兩輛裝甲車沖垮。


  《李志民回憶錄》(1993年)


  材料三 長期的戰(zhàn)爭使擴大紅軍指標難以如期完成。如“上杭縣才溪鄉(xiāng),共有二千余口人,在一次一次的擴軍突擊后,鄉(xiāng)里只剩下壯丁七人,還要進行突擊(擴大紅軍),這當然不現實。


  《李志民回憶錄》(1993年)


  材料四 糧食問題已經非常嚴重的擺在我們面前,谷價到處高漲,有些地方如會昌、瑞金、博生、于都等處已漲到七八元一擔。應該收集的土地稅和公債谷子還差著很巨大的數目。


  《紅色中華》第146期(1934年)


  回答:


  (1)根據材料,概括指出紅軍在進行第五次反“圍剿”時所面臨的嚴峻內外形勢(8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指導方針和客觀形勢兩方面分析紅軍第五次反“圍


  剿”失敗的主要原因。(6分)


  28.(10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抗戰(zhàn)開始后,有人分析共產黨軍隊的作戰(zhàn)方針時說:“今日紅軍(指已改編成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在決戰(zhàn)問題上不起任何作用,而有一種自己的拿手好戲,在這種拿手好戲中一定能起決定作用,這就是真正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zhàn)。”


  材料二:1940年2月,在反對國民黨先進次反共高潮取得勝利后,敵偽軍在華北地區(qū)制造謠言迷惑群眾,主要是挑撥八路軍和地方群眾的關系。如說“八路軍游而不擊,專打友軍,不打日軍”,有一部分人上了圈套,而對八路軍產生了懷疑。國民黨以“曲線救國”指使他們一些部隊降日,組織偽軍,秘密承認偽軍合法化。


  ──《彭德懷自述》


  材料三:(百四大戰(zhàn))暴露了八路軍主力的實力,造成了根據地1941—1942年嚴重困難局面。……皖南事變是因為百團大戰(zhàn)暴露了力量,引起了蔣介石的進攻,消滅了新四軍八九千人。這個罪應有彭德懷負。


  ──《文化大革命檔案資料》


  材料四:百團大戰(zhàn)從1940年8月開始,至12月結束,歷時三個月?傆嫶笮(zhàn)斗1824次,殲滅日偽軍4.63萬人。攻克敵為據點共2993個。破壞鐵路480余公里、公路1500公里。車站、橋梁、隧道、水塔等建筑物260余處。繳獲了大量武器、彈藥和物資……朱德贊揚百團大戰(zhàn)“帶有全國性的大戰(zhàn)略意義……它加強了全國同胞的偉大勝利信心,促進了全國的團結”。


  回答:


  (1)料料一和材料二的說法是否相同?為什么?(4分)


  (2)根據材料二、四,概括當時的抗戰(zhàn)形勢。(3分)


  (3)綜合上述材料,說明材料三的說法是否屬實?(3分)


  29.(14分)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的不同時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請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 大革命失敗后,為了挽救革命,中國共產黨做出了重要決定。1927年在八七會議上,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里面取得的”思想。?


  材料二 華北事變后,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1935年底,中國共產黨在陜北瓦窯堡召開會議,作出重要決定。?


  材料三 1949年,在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的時刻,中共中央在河北西北坡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作了報告,作出了相應決議。


  (1)中國共產黨在國民大革命失敗后、華北事變后、解放戰(zhàn)爭即將勝利時分別制定了什么政策?(4分)


  (2)中國共產黨在國民大革命失敗后、華北事變后,為貫徹黨的重要決定分別采取了什么行動?(4分)


  (3)依據材料一、材料三,指出中國共產黨從1927-1949年工作重心分別發(fā)生了怎樣的


  變化?對比中共不同時期政策的調整你能得出什么認識?(6分)


  高三歷史上冊單元診斷試題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C A C D D C A D D C C D


  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答案 C C C D B C A A C D B D


  二、非選擇題


  26.(1)“滿蒙”是指中國的內蒙、東北地區(qū)。(2分)


  (2)日本有近現代史上迫使朝鮮在1876年簽訂《江華條約》;1895年通過甲午中日戰(zhàn)爭加強對朝鮮的統(tǒng)治;1905年在日俄戰(zhàn)爭后將朝鮮變?yōu)槠浔Wo國;1910年通過《日韓合并條約》吞并朝鮮。此后,利用朝鮮為基地擴大在東北的勢力,通過日俄戰(zhàn)爭與俄國簽訂《樸茨茅斯和約》,將俄國在中國東北南部地區(qū)的勢力范圍轉入日本手里。(4分)


  (3)坂垣征四郎的講話反映了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野心。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fā)動了九一八事變,占領東北三省;1932年,日本又扶持清廢帝溥儀做傀儡,建立偽滿洲國。至此,中國東三省完全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3分)


  (4)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將東北變?yōu)槠渲趁竦,對東北地區(qū)瘋狂地掠奪,實行“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政策,表現為:掠奪工礦業(yè),強占耕地,掠奪勞動力,搶占銀行、金銀和現款,增加苛捐雜稅等,將“滿蒙”淪陷區(qū)變?yōu)槠涔まr業(yè)原料基地,以滿足侵略戰(zhàn)爭的需要。(3分)


  27.(1)內外形勢:國民黨軍對革命根據地的封鎖更加嚴密;(2 分)國民黨軍在裝備上比紅軍強大得多;(2 分)紅軍在兵源(征兵)、物資(糧食)等方面都已相當匱乏。(4 分)


  (2)失敗原因:指導方針:“左”傾錯誤主導紅軍的軍事指導方針,進攻中的冒險主義,防守中的消極防御。(4分)客觀形勢:敵我雙方力量懸殊。(2 分)


  28.(1)不同。材料一的真實含義是說明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原則的軍事意義,其中有肯定也有否定,屬于認識問題。材料二一味貶低八路軍的抗戰(zhàn)作用,目的是為其反共、投降制造輿論,屬于別有用心。(4分)


  (2)日本加緊對根據地實行封鎖和進攻;國民政府積極反共、消極抗日;中國共產黨堅持敵后抗戰(zhàn),積極打擊敵人。(3分)(3)不屬實。彭德懷組織的百團大戰(zhàn),取得了極大戰(zhàn)果。它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堅定了全國人民抗戰(zhàn)勝利的信心。(3分)


  29.(1)重要決定:八七會議上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決定秋收時發(fā)動武裝起義。(2分) 瓦窯堡會議上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方針。(1分)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確定了黨的工作重心轉移的方針,規(guī)定了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yōu)樯鐣髁x社會的總任務。(1分)


  (2)行動:毛澤東領導了秋收起義,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之火。(2分) 中國共產黨領導了“一二?九”運動;促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2分)


  (3)變化:1927年秋收起義后,工作重心從城市轉入農村,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2分)1949年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決定,工作重心必須從鄉(xiāng)村轉移到城市,以恢復和發(fā)展生產力為一切工作的中心。(2分)


  認識: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根據革命形勢的變化或者主要矛盾的變化制定相應的政策。(2分)

 

 

 

 

 

  小編推薦:

 

  2019高一歷史寒假功課高效課堂上冊答案

  2019高二歷史寒假功課高效課堂上冊答案

  2019高三政治寒假功課高效課堂上冊答案

 

 

  愛智康高中教育頻道分享的2019高三歷史寒假功課高效課堂上冊答案到這里就結束啦,有關高中作文其它問題,請直接撥打免費咨詢電話:有專業(yè)老師幫大家解答

文章下長方圖-高三一輪復習史地政資料
立即領取中小學熱門學習資料
*我們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電話聯系
側邊圖-寒假1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