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上海

課程咨詢: 400-810-2680

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獲取驗證碼

請選擇城市

  • 上海

請選擇意向校區(qū)

請選擇年級

請選擇科目

立即體驗
當前位置:北京學而思1對1 > 北京高考 > 高考作文 > 正文
內(nèi)容頁banner-兩小時1對1體驗

高考作文:議論文入題十種方式

2010-04-06 10:54:05  來源:智康教育 文章作者:匿名

  議論文作為一種常見文體,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備受高考命題人青睞,他們或單獨命題考議論文,如1982年高考作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要求必須寫成議論文�;蛘咭圆牧献魑牡某鲱}方式來考查議論文的寫作,因為傳統(tǒng)意義上的材料作文雖沒有明確一定要寫議論文,但其性質(zhì)決定了作文需要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為孩子作文的觀點必須由原材料的中心引出,既然中心必然是觀點性的,問題性的,所以,無論是文字材料還是圖畫材料,其隱性要求就是議論文。有的時候作文會出現(xiàn)兩道題,一般一大一小,大作文必是議論文。比如我參加高考的1990年,就是那道“玫瑰園兩個小姑娘”的作文題,先寫一個描寫性小作文,再寫一個議論性的大作文。


  1999年之后高考作文延續(xù)使用話題作文的形式,要求是文體不限,一直到2005年。但期間孩子寫作中議論文文體仍舊占大多數(shù)。雖然出現(xiàn)了一些風格各異的實用性文體,記敘文、散文佳作不少,到絲毫動搖不了議論文的主體地位。不過這個時候出現(xiàn)了一類介于議論文與散文之間的文體形式,其有別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議論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理性邏輯思維。而且這種問題逐漸得到發(fā)展并贏得閱卷老師的青睞,因為它可以發(fā)揮孩子思想的深度,也可以展示豐富的感情。有人把這種文體稱為議論性散文或者散文式議論文。每年的高考助力能力作文以此類為較多,這些助力能力文章又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使這種文章形式風光無限。


  2005年北京高考作文要求以“安”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明確要求寫議論文文體,之后湖南等省市相繼在高考作文中明確提出要求寫議論文,尤其2007年、2008年,明確要求寫議論文的省市越來越多。成為繼高考回歸材料作文之后作文改革的又一亮點,進一步體現(xiàn)出了議論文的重要性。


  因此我們要注重議論文的文體教學,教會孩子掌握議論文基本的審題立意方法,基本的結(jié)構(gòu)方式、論證方法,即使是議論性散文或散文式議論文也必須遵循議論文的基本寫法。


  為了規(guī)范議論文的思路,并追求較好的藝術(shù)效果,議論文在開頭就要呈現(xiàn)異彩。即點明觀點又要引人入勝,不落俗套,讓閱卷老師讀來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下面介紹一些議論文(議論性散文)的入題方法,便于孩子發(fā)揮個性,展現(xiàn)才華。


  一.直接引論法


  提示語:“虎嘯深山,魚翔淺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世間萬物自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開篇直接點明觀點,表明的立場。


  例1:《讓紀念閃耀理性光芒》


  紀念是內(nèi)心情感的涌動,但又不是感情的無節(jié)制的揮霍;紀念需要行動來升華,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導。


  真正的紀念是心靈的回響,是歷史的回音;它審視過去,啟迪未來……(總領下文,過渡自然)


  黑格爾曾經(jīng)自夸德國人天生就是哲學家。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天生嚴謹自律的民族,就在一個狂人的引誘下,陷入了戰(zhàn)爭的淵藪。60年前的那幕慘劇:生靈涂炭、妻離子散、血流成河……勝者在對往昔的審視中找到了道德的標桿,也找到了紀念的理由。


  ……


  點評:本文是一篇典范的議論文,審題準確,入題快捷。文章一開頭就直接提出中心論點:“紀念需要行動來升華,更需要理性的引導”,立意較高針對現(xiàn)實,有時代氣息,論證過程中引材料恰當,緊緊圍繞觀點展開。突出優(yōu)點就是點題不繞彎子,由材料直接入題。


  例2:《找準位置,綻放光彩》:


  虎嘯深山,魚翔淺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世間萬物自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生命的玄機是找到自己的位置,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排比,列舉四種具有審美意義的典型意向,并緊扣中心觀點)


  找準位置,需要認清自我,審視自我,用一顆平靜的心聆聽自我價值的呼喚,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


  例3:《談追求》


  人的一生要有追求,沒有追求的生活是毫無意義的,沒有追求的人是無所作為的。我們中孩子,擔負著祖國的未來,更應有所追求。


  例4:《多難興邦》


  溫家寶總理在四川地震災區(qū)的學校鄭重地寫下了四個大字“多難興邦”,這四個字深深地鐫刻在我們心里。


  ……


  例5:《不要輕易說‘不’》(2008年廣東)


  人是脆弱的,經(jīng)歷太多的風浪,總有一天會慢慢枯萎,但千萬不要輕易對生命說“不”,因為我們內(nèi)心里潛在著的,還有一種精神的力量,它支撐著我們在荒野中踽踽前行。


  ……


  二.設問引用法


  提示語:“你會因喜愛被過的皚皚白雪而對南國的椰林海風不屑一顧嗎?你會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橋流水、青瓦白墻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美嗎?你會因介意林黛玉‘使性子’二不看經(jīng)典名著《紅樓夢》嗎?”以設問開篇引題,能夠激發(fā)讀者的思考,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例1:《穩(wěn)中求勝》


  梁山智有吳用,道有公孫,武更是好漢如云。英雄如雨,卻已宋江為首。蜀國謀賴孔明,勇讓關(guān)張,卻以劉備為王,東木西金,南水北火,卻以戍土居中。何也?


  宋公明為人沉穩(wěn),劉備做事敦厚,戍土謙穩(wěn)厚實,終脫穎而出,施展風采,各得其所,故曰:為人沉穩(wěn),穩(wěn)中求勝,吉。(回答問題,提出中心論點)


  ……


  例2:《心靈絕唱》:


  天行健,宇宙的選擇。


  博大有容,海洋的選擇。


  那么,什么是心靈的選擇呢?


  大寫的人,必有偉大的精神。心靈的選擇,擇一顆博大的心,可受天下之善;擇一顆赤誠的心,可結(jié)天下之友;擇一顆專一的心,可治天下之學;擇一顆寧靜的心,可悟天下之理;擇一顆恒久的心,可善天下之事。


  ……


  例3:《若為人生故,誠信不可拋》


  人生,漫漫長路遠,紛繁誘惑多。人,作為微小而孤獨的個體,在人生的選擇題面前,無可避免地徘徊起來。在一個又一個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險象中,究竟能選擇什么,該選擇什么?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美貌來得可靠。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機敏來得憨實。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金錢更具內(nèi)涵。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品質(zhì)更具實效性。


  ……


  三.抒情議論入題


  議論中飽含著濃郁的情感色彩,賦予議論以強烈的抒情性。議論的語言是理性思維的結(jié)果,因而也許少了一份靈動,儼然一副冷若冰霜的面孔。由抒情議論入題,打破議論文板起面孔說教的束縛,語言清新靈秀,更能引起讀者共鳴。


  例1:《捕捉理性的靈光》


  求知的瞳孔放飛彩色的希望,那方黑色的沃土貯滿流連,赫然印著“感情用事與理性分析”。是的,站在雨季邊上,綿亙于高三的歲月,即將步入社會的熔爐,憑借直覺和感情親疏去認知這個紛繁的世界,還是邏輯分析,理性判斷,助長理性的羽翼?我愿意讓生命噴薄,把羽翼淬火,去捕捉理性的靈光。(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鮮明地表達觀點)


  ……


  例2:《帶著感動出發(fā)》(2008年安徽)


  窗外風兒清清,鳥兒啁啾。窗內(nèi)陽光跳動,夢兒甜甜。時間之舟悄悄駛進夢境,拉開惺忪的眼簾。生活的風車每天都周而復始的轉(zhuǎn)動,而我卻不感覺到那是一座褪色的雕塑,因為感動每天與我同行。


  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感動,哪怕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帶著感動出發(fā),我發(fā)現(xiàn)生活之河中,每一種水滴碰撞聲都是那樣清脆悅耳。


  ……


  例3:《我于咖啡中看見》


  讓我們記住共同走過的歲月,記住愛,記住時光。——— 題記


  獨自坐在空蕩蕩的天際下,于滾燙的開水中我聞得一陣卡布其諾的香氣。我愛極了咖啡,這又苦又甜滋味的品嘗,恍若一段長遠的人生旅途。


  故人對我說,要有較樸素的生活,與較遙遠的夢想,話語在我輕輕攪拌中傳入耳中。


  自出生以來,猶如這一壺白開水,單純無味,漸漸地,沖泡于這咖啡色的粉末中變得有滋有味,在慢慢地品嘗中,我們學習生活。而一路走到今天,我們都不容易。葉芝說,這世上眼淚太多,你不會懂得。這個倔強愛著的一個女權(quán)主義者,無疾而終的人,像極了我們對未來固執(zhí)的單戀,在裊裊香氣中,我們反思昨天,期待明天。


  ……


  四.解題引論


  一開篇即詮釋題目內(nèi)涵,明確中心論點。好處是通過詮釋概念來挖掘其深意,明確論述的方向。


  例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顧名思義,就是提防人民之口比防河流決口更難。這就決定了當權(quán)者一定要做到“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反之,將被歷史的潮流、人民的吼聲所吞沒。


  例2:《學不可以已》


  “學不可以已”,出自我國古代思想家《勸學》一文,這句話的意思是,學習應該堅持不懈,不應該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否則就會前功盡棄,一無所得。


  例3:


  誠信是什么?在我看來,誠信是一種無畏的敢于說真話的勇氣,誠信是一份高尚的敢于負責任的純真,誠信是偉大的人格那耀眼的閃光點,誠信是人生財富那較瑰麗的明珠。我們應該好好握住誠信背囊,千萬不能拋棄它。


  例4:《好奇心 》(2008年江蘇)


  好奇心,無疑是一顆希望知道自己所不知事物的心。如果只將眼光聚于此,那在我看來,似乎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大多都有這樣一顆“心”。


  有一種“好奇心”在魯迅的文章中較為常見;那驅(qū)使國民爭先恐后看“砍頭節(jié)目”的是好奇心;那驅(qū)使鄉(xiāng)鄰聽祥林嫂哭訴的是好奇心;那驅(qū)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許這些都只能稱為“好奇”罷了,“心”卻是失去了的。這樣的“好奇”,建立在對他人痛苦的窺探上,建立在“鐵屋子”一般黑暗的愚昧上,如果這也是真正意義上的“好奇心”,那么沒有,也罷。


  ……


  五.名言引論


  提示語:“我用咖啡匙子量走了我的生命。”這是美國詩人艾略特早期詩作中的名言。以名言開篇,可以先聲奪人。引用名人名言可以表明自己的主觀態(tài)度,也可以使用名言作為論點論據(jù),好處是加強論述的權(quán)威性,為文章的展開埋下伏筆。


  例1:《感時花濺淚》


  我國詩人有云:“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其實,這句詩正說明了景隨情牽的道理,對事物的認識和一個人感情有很大的關(guān)系。(引用詩句,提出問題)


  對于常人來說,一粒沙子就是沙子,而在詩人的眼里,一粒沙子可以彌漫整個世界。一粒水珠在詩人眼里便可折射出整個世界。因為詩人富于感情,對事物的認識便不同于一般人。“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可能是由于人們對事物感情的親疏不同造成的。


  ……


  例2:《說勤》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一勤天下無難事”,唐朝大文學家韓愈也曾經(jīng)說過:“業(yè)精于勤。”這就是說,學業(yè)方面的精深造詣,來源于勤奮好學。


  例3:《靈感與汗水》


  愛迪生曾經(jīng)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句話是非常正確的。“靈感”和“汗水”是取得成功的兩個方面,但起決定作用的是“汗水”,而靈感則是以“汗水”為基礎的。


  例4:《彼岸,燈火闌珊》(2008年湖南)


  彼岸,秦桑低綠枝,燕草碧如絲�;蚩蓾M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看那水面清圓,——風荷舉,閉上眼睛,便可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昌黎先生曰:“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所以,朋友們,就讓這一切在腦海中聯(lián)翩,請不要試圖去登上彼岸,因為:


  美啊,是距離成就了你。


  ……


  例5:《跳出》(2008年湖南)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二行七言,無盡意味。遠看草色欣然,近看卻是一片惘然。這不即使人生世事嗎?跳出者欣然,糾纏著惘然。


  人生在世,應該講點跳出的智慧。


  多少人名利場上你追我逐,你死我活。到頭來呢?成了名,而你的名卻也成了別人利用的工具;財萬貫,可終有一日隨你俱化土灰。


  ……


  例6:《遠近焦距》(2008年湖南)


  人生路上,“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我們要隨時調(diào)好恰當焦距,以較好角度游目騁懷,行走大地。


  禪宗有句話“眼肉有塵三界窄,心中無事一床寬。”一個人眼界開闊與否決定了他的人生價值觀、世界觀、態(tài)度。而眼界開闊又由你看事物的距離決定。


  生活中,我們常常為許多事煩惱,這只是因為你對生活還有太多執(zhí)著,癡迷。“用力看,就是盲。”當你站到一定高度時,眼前那一切就如“蝸角名利”般渺�。�“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你還會不開心嗎?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學習也有三個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當你太拘泥于課篇時,反而不能真切體會,死抓某個詞理解時,又如何能看清文章脈絡,走向、把握深義?經(jīng)歷這個苦苦跋涉階段,你的思路會走向開闊;這時需要你跳出思維桎梏,用博大眼界統(tǒng)領全書,宏觀把握。你才能“識得廬山真面目。”

 

 

  智康教育:優(yōu)秀的N對一個性化輔導、口碑好的家教品牌,提供小學數(shù)學、英語、語文、物理、化學等全科家教輔導,滿足小學、小學、初中、中考、高中、高考等各類人群課外補習需求。

文章下長方圖-高三一輪復習史地政資料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立即領取中小學熱門學習資料
*我們在24小時內(nèi)與您取得電話聯(lián)系
側(cè)邊圖-寒假1對1

限時免費領取

0% buffered00:00Current time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