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2011年的寒假即將開始,對于高三復習考生而言,這將是他們高中階段較后一個假期。也許由于各種各樣的學校補課,這個假期對于大多數(shù)考生而言都顯得有點名存實亡,但或多或少總還會給考生們留一些自主學習的時間。這樣算來,語文能夠分到的時間實在是有限,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完成較高效的復習,當是所有考生都關心的問題。目前各種版本的復習建議層出不窮,大多是夯實基礎、穩(wěn)步提高之類的話。本文不在宏觀上進行觀念性的指導,而試圖從技術層面給考生一些實用的建議。
一、語言基礎
字音字形需要關注的是日常生活中容易讀錯、寫錯的詞,如“褪色”、“舶來品”等。《咬文嚼字》曾經公布了較常寫錯的100個字(參見附1),可以作為復習參考。其它的偏、難、怪字就不要理它們了。
近義詞辨析詞,建議做一道歸納一道。比如近義詞辨析常見的有四種方法:去除同類項、分搭配對象、兩字變四字、比較反義詞(參見附2)——當然,同學也可以總結自己習慣的方法——那么每做一道題,就應該將相應的近義詞納入到方法系統(tǒng)中,這樣的話,考前要做的并非海量鞏固,而是以方法為維度貫穿常見近義詞,工作量會大大降低。成語辨析和病句也可以照此辦理,尤其是病句,相同語病類型的病句排在一起,癥狀一目了然。
文學常識和語義銜接,不建議在寒假花時間。如果沉浸在過分瑣碎的文學史細節(jié)中,反而不利于考場診斷。語義銜接的難度則不需要專門突擊。
二、文言文
到了這個階段,文言文只需要做兩件事情:一個是鞏固考綱內18個文言虛詞,尤其是課內的例句,一定要熟,能夠做到條件反射較好;然后就是熟悉文言實詞、翻譯、文意、斷句題各自的答題技巧。如文言實詞中,看見“肅”就是“嚴肅”,看見“德”就是“道德”,這種條件反射式的實詞解釋基本上都是錯的;而把“表”解釋成“給……上表請求”,一看就是詞類活用這種文言文式的翻譯方式,基本上都是對的。把握住命題思路,考場上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三、詩歌鑒賞
同樣,詩歌鑒賞也不必漫天撒網,兩件事情也足夠:一是熟悉術語系統(tǒng),即詩歌鑒賞�?嫉乃囆g手法和對應例句,像病句題一樣,對相應手法爛熟于心;二是訓練詩歌翻譯,因為大多數(shù)考查詩歌內容或主旨的題目中,如果考生實在不知道要答什么,把相應區(qū)間的詩句翻譯一下,也能拿到絕大多數(shù)的分數(shù)。
四、現(xiàn)代文閱讀
依然是兩件事:一是閱讀一下史鐵生的散文集,挑一些篇目精讀,花不了多少時間,要做的是就其中比較難理解的字句先試著結合上下文語境突破一下,也許在考場上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二是就閱讀延伸題加以集中突破,學會200字的經營布局方法。學而思高三語文在寒假會花6個課時對此加以詳解,鑒于篇幅有限,這里不再贅述。
五、作文
在寒假,我們要做的,就是寫好一篇文章�,F(xiàn)在大多數(shù)同學手里應該已經拿到去年高考優(yōu)秀作文集,其中都是2010年高考語文的一類文�?忌龅�,就是挑其中較對自己胃口的一篇——說得更明確一點,就是較容易模仿的一篇,換一個題目,逐句仿寫一遍,把人家的事例換成自己的事例,論述語句只做適當調整。仿寫結束后,加以適當潤色、修改。在寒假,我們要完成的任務就是寫一篇高考一類文,務必在離高考還有較后一個學期的時候找到寫一類文的感覺。如果考生基礎過于薄弱,那建議找一篇過去的高考一類文,結構規(guī)整、層次清楚的那種,那類文章由于立意問題,現(xiàn)在只能拿到二類,但對于作文長期老大難的同學而言,極容易上手,作文10分以上并不是什么遙不可及的夢想。
綜上,由于語文板塊較多,所以總體看上去的話,復習任務并不輕松,但考生完全可以選取自己薄弱的版塊加以集中突破,使得自己的語文診斷水平(而非語文水平)在短時間內取得一個較大的飛躍。如果考生各個板塊實力相對比較平均的話,建議考生將精力放在三塊:一是閱讀延伸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忽略詩歌鑒賞后面的閱讀延伸;二是文言虛詞復習——這兩塊在寒假短時間內突擊一下,應該會有比較好的效果,這也是學而思高三語文寒假課程設計的初衷。第三塊就是作文。這三塊在高考150分中至少占到83分;如果我們認為文言虛詞關系到文言文能夠徹底理解的問題,那么文言虛詞占的比重將達到9分,總量將占到89分(參見下圖)。如果這些地方能夠有比較大的起色,那么高考語文的總體水平也就必然隨之水漲船高。
附1:當代漢語出版物中較常見的100個別字
《咬文嚼字》編輯部為慶祝創(chuàng)刊十周年,向社會獻出了一份耗十年心血完成的厚禮:《當代漢語出版物中較常見的100個別字》。自1995年創(chuàng)刊以來,本刊組織審讀了約3000本圖書、1000種期刊、100種報紙,并請100家新聞出版單位協(xié)助調查各自的用字差錯,整理出了一批常見別字�!懂敶鷿h語出版物中較常見的100個別字》便是在此基礎上,依據(jù)出錯頻率和相關人士評議擬訂的。本表以正字的音序排列,括號中的字為正字。關于這100個字的詳細記憶方法,在學而思寒假先進次課時會加以呈現(xiàn);當然,各位同學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習慣自由總結梳理。
1.按(安)裝2.甘�。ò荩┫嘛L3.自抱(暴)自棄4.針貶(砭)
5.泊(舶)來品6.脈博(搏)7.松馳(弛)8.一愁(籌)莫展
9.穿(川)流不息10.精萃(粹)11.重迭(疊)12.渡(度)假村
13.防(妨)礙14.幅(輻)射15.一幅(副)對聯(lián)16.天翻地復(覆)
17.言簡意駭(賅)18.氣慨(概)19.一股(鼓)作氣20.懸梁刺骨(股)
21.粗曠(獷)22.食不裹(果)腹23.震憾(撼)24.湊和(合)
25.侯(候)車室26.迫不急(及)待27.既(即)使28.一如繼(既)往
29.草管(菅)人命30.嬌(矯)揉造作31.挖墻角(腳)32.一諾千斤(金)
33.不徑(脛)而走34.峻(竣)工35.不落巢(窠)臼36.燴(膾)炙人口
37.打臘(蠟)38.死皮癩(賴)臉39.蘭(藍)天白云40.鼎立(力)相助
41.再接再勵(厲)42.老倆(兩)口43.黃梁(粱)美夢44.了(瞭)望
45.水籠(龍)頭46.殺戳(戮)47.痙孿(攣)48.美侖(輪)美奐
49.羅(啰)唆50.蛛絲螞(馬)跡51.萎糜(靡)不振52.沉緬(湎)
53.名(明)信片54.默(墨)守成規(guī)55.大姆(拇)指56.漚(嘔)心瀝血
57.憑(平)添58.出奇(其)不意59.修茸(葺)60.親(青)睞
61.磬(罄)竹難書62.入場卷(券)63.聲名雀(鵲)起64.發(fā)韌(軔)
65.搔(瘙)癢病66.欣嘗(賞)67.談笑風聲(生)68.人情事(世)故
69.有持(恃)無恐70.額首(手)稱慶71.追朔(溯)72.鬼鬼崇崇(祟祟)
73.金榜提(題)名74.走頭(投)無路75.趨之若騖(鶩)76.遷徒(徙)
77.潔白無暇(瑕)78.九宵(霄)79.渲(宣)泄80.寒喧(暄)
81.弦(旋)律82.膺(贗)品83.不能自己(已)84.尤(猶)如猛虎下山
85.竭澤而魚(漁)86.濫芋(竽)充數(shù)87.世外桃園(源)88.臟(贓)款
89.醮(蘸)水90.蜇(蟄)伏91.裝禎(幀)92.飲鳩(鴆)止渴
93.坐陣(鎮(zhèn))94.旁證(征)博引95.灸(炙)手可熱96.九洲(州)
97.床第(笫)之私98.姿(恣)意妄為99.編篡(纂)100.做(坐)月子
附2:近義詞辨析的四種常見方法
近義詞辨析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這些詞語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的意思都差不多,要指望通過表面的意思對兩個詞語加以辨析簡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具備通過制造不同的語用環(huán)境對兩個意義相近的詞語加以辨析的能力。與字音字形題一樣,死記硬背決非上策,我們必須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以下幾條備戰(zhàn)建議,供各位同學參考:
1、牢記搭配對象。有的時候,兩個近義詞之間的意義并無明顯差別,但是搭配的對象全然不同,或者范圍差異很大。比如“擅長”的內容往往比較專業(yè),“善于”就比較泛泛而言;“鐘情”的只是是愛情,“衷情”的對象則寬泛得多;“榮膺”的一定是較高規(guī)格的品質,“榮獲”的對象就相對普通;“啟動”的往往是機器和法規(guī),“啟用”的對象則大多是“物”;“簡練”主要修飾措辭,而“洗練”則可修飾語言、文字和技藝;“包羅”的可以是“萬象”,“包括”的東西則相對有限……由范圍我們可以進一步引申到程度,比如“迷醉”強調“沉迷”,比“陶醉”要更深一層,“榮膺”與“榮獲”的區(qū)別也可以放在這個維度上加以考量。
2、去除同類項,就區(qū)別項加以組詞區(qū)分。很多時候,兩個近義詞都具有相同的字眼,比如“遏止”和“遏制”。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將相同的字眼,如“遏”去掉,就剩下的字眼組詞,前者為“停止”,后者為“控制”——當然,兩個全組成“制止”就沒戲唱了。通過組詞加以區(qū)分,對于大多數(shù)擁有相同字眼的近義詞都是相當有效的辨析手段。
3、尋找關鍵詞中的反義詞。有些近義詞,比如“真諦”和“精髓”,一個強調的是“真”,一個強調的是“精”,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真”的反義詞是“假”,“精”的反義詞是“粗”,也就是說,一個探討是真假問題,一個探討的是粗精問題,討論的問題不一樣,語用環(huán)境自然也不一樣。
4、將兩個字的詞變成四個字的詞。很多時候,像“鐘情”、“包羅”這樣的詞語,將其擴展為四個字的時候反而容易看穿其本來面目。“一見鐘情”僅指愛情,“包羅萬象”則明示了“包羅”范圍之廣。面對這些猶抱琵琶半遮面、追求含蓄蘊藉的兩字短語,將其擴展為四個字,也是一種重要的辨析手段。
總之,對于近義詞辨析題,我們務必要找到真正能夠將兩個詞區(qū)分開的點,這些點較好本來就生長在這些近義詞上,成為我們在考場上推斷出正確答案的線索,千萬不能蒙混過關,使得本來區(qū)分就不大的近義詞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模糊。
限時免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