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習復習診斷
類比就是從一個問題想到了相似的另一個問題。例如從等差數(shù)列求和公式想到梯形面積公式,從矩形面積公式想到長方體體積公式等等;類比是一個重要的思想方法,也是解題的一種重要思路。類比就是從一個問題想到了相似的另一個問題。例如從等差數(shù)列求和公式想到梯形面積公式,從矩形面積公式想到長方體體積公式等等;類比是一個重要的思想方法,也是解題的一種重要思路。
例1 有一個掛鐘,每小時敲一次鐘,幾點鐘就敲幾下,鐘敲6下,5秒鐘敲完;鐘敲12下,幾秒敲完?
分析(用類比思路探討):
有人會盲目地由倍數(shù)關系下結(jié)淪,誤認為10秒鐘敲完,那就完全錯了。其實此題只要運用類比思路,與植樹問題聯(lián)系起來想一想就通了:一條線路植樹分成幾段(株距),如果不包括兩個端點,共需植(n-1)棵樹,如果包括兩個端點,共需植樹(n+1)棵,把鐘點指數(shù)看作是一棵棵的樹,把敲的時間看作棵距,此題就迎刃而解了。
例2 從時針指向4點開始,再經(jīng)過多少分鐘,時針正好與分鐘重合。
分析(用類比思路討論):
本題可以與行程問題進行類比。如圖2.11,如果用時針1小時所走的一格作為路程單位,那么本題可以重新敘述為:已知分針與時針相距4格,分
如果分針與時針同時同向出發(fā),問:分針過多少分鐘可追上時針?這樣就與行程問題中的追及問題相似了。4為距離差,速度差為,重合的時間,就是追上的時間。
把一個復雜的問題,依照某種規(guī)律,分解成若干個較簡單的問題,從而使問題得到解決,這就是分類思路。這種思路在解決數(shù)圖形個數(shù)問題中經(jīng)常用到。
例1 如圖2.12,共有多少個三角形?
分析(用分類思路考慮):
這樣的圖直接去數(shù)有多少個三角形,要做到能不重復,又不遺漏,是比較困難的。怎么辦?可以把圖中所有三角形按大小分成幾類,然后分類去數(shù),再相加就是總數(shù)了。本題根據(jù)條件,可以分為五類(如圖2.13)。
例2 如圖2.14,象棋棋盤上一只小卒過河后沿著較短的路走到對方“將”處,這小卒有多少種不同的走法?
分析(運用分類思路分析):
小卒過河后,首先到達A點,因此,題目實際上是問:從A點出發(fā),沿較短路徑有多少種走法可以到達“將”處,所謂較短,是指不走回頭路。
因為“將”直接相通的是P點和K點,所以要求從A點到“將”處有多少種走法,就必須是求出從A到P和從A到K各有多少種走法。
分類。一種走法:A到B、C、D、E、F、G都是各有一種走法。
二種走法:從A到H有兩種走法。
三種走法:從A到M及從A到I各有三種走法。
其他各類的走法:因為從A到M、到I各有3種走法,所以從A到N就有3+3=6種走法了,因為從A到I有3種走法,從A到D有1種走法,所以從A到J就有3+1=4種走法了;P與N、J相鄰,而A到N有6種走法,A到J有4種走法,所以從A到P就有6+4=10種走法了;同理K與J、E相鄰,而A到J有4種走法,到E有1種走法,所以A到K就有4+1=5種走法。
再求從A到“將”處共有多少種走法就非常容易了。
有些題的數(shù)量關系十分隱蔽,如果用一般的分析推理,難于找出數(shù)量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求出要求的數(shù)量。那么我們就根據(jù)已知條件與未知條件相等的關系,使未知條件轉(zhuǎn)化為已知條件,使隱蔽的數(shù)量關系明朗化,促使問題迎刃而解。這種思路叫等量代換思路。
例1 如圖2.15的正方形邊長是6厘米,甲三角形是正方形中的一部分,乙三角形的面積比甲三角形大6平方厘米,求CE長多少厘米?
分析(用等量代換思路思考):
按一般思路,要求CE的長,必須知道乙三角形的面積和高,而這兩個條件都不知道,似乎無法入手。用等量代換思路,我們可以求出三角形ABE的面積,從而求出CE的長,怎樣求這個三角形的面積呢?設梯形為丙:
已知乙=甲+6
丙+甲=6×6=36
用甲+6代換乙,可得丙+乙=丙+甲+6=36+6=42
即三角形ABE的面積等于42平方厘米,這樣,再來求CE的長就簡單了。
例2 有三堆棋子,每堆棋子數(shù)一樣多,并且都只有黑白兩色棋子。先進這三堆棋子集中一起,問白子占全部棋子的幾分之幾?
分析(用等量代換的思路來探討):
這道題數(shù)量關系比較復雜,如果我們把先進堆里的黑子和第二堆的白子對換一下,那么這個問題就簡單多了。出現(xiàn)了下面這個等式。
先進堆(全部是白子)=第二堆(全部是黑子)=第三堆(白子+黑子)(這里指的棋子數(shù))份,則第二堆(全部黑子)為3份,這樣就出現(xiàn)了每堆棋子為3份,3堆棋子的總份數(shù)自然就出來了。而第三堆黑子占了2份,白子自然就只有3—2=1份了。先進堆換成了全部白子,所以白子總共是幾份也可求出。較后去解決白子占全部棋子的幾分之幾就非常容易了。
“分數(shù)、百分數(shù)應用題的特點是一個數(shù)量對應著一個分率,也就是一個數(shù)量相當于單位“1”的幾分之幾,這種關系叫做對應關系。找對應關系的思路,我們把它叫做對應思路。
例1 有一塊菜地和一塊麥地,菜地的一半和麥地的三分之一放在一起是91公畝,麥地的一半和菜地的三分之一放在一起是84公畝,那么,菜地是幾公畝?
分析(用對應思路分析):
這是一道復雜的分數(shù)應用題,我們不妨用對應思路去思索。如能找出91公畝、84公畝的對應分率,此題就比較容易解決了。但題中有對應分率兩個,究竟相當于總公畝數(shù)的幾分之幾呢?這是解題的關鍵。而我們一時還弄不清楚,現(xiàn)將條件排列起來尋找。
求出總公畝數(shù)后,我們?nèi)晕凑业讲说鼗螓湹卣伎偣數(shù)的幾分之幾,故還不能直接求出菜地或麥地的公畝數(shù)。但我們把條件稍作組合,就可以求出
分析到這一步,那么再去求菜地有多少公畝,則就變成了一道很簡單的分數(shù)應用題了。
例2 蓄水池有甲、丙兩條進水管,和乙、丁兩條排水管,要灌滿一池水,單開甲管需要3小時,單開丙管需要5小時,要排完一池水,單開乙管
順序,循環(huán)各開水管,每次每管開一小時,問多少時間后水開始溢出水池?
分析(用對應思路考慮):
本題數(shù)量關系復雜,但仍屬分數(shù)應用題,所以仍可用對應思路尋找解題途徑。
首先要找出甲、丙兩管每小時灌水相當于一池水的幾分之幾,乙、丁兩管每小時排水相當于一池水的幾分之幾,然后才能。
通過轉(zhuǎn)化找到了對應分率就容易了。假設甲、乙、丙、丁四個水管按順序各開1小時,共開4小時,池內(nèi)灌進的水是全池的:
也就是20小時以后,池內(nèi)有水
總共是多少時間后水開始溢出水池不就一目了然了嗎?
更多小學資訊請關注微信:
小一至小五年級期末試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