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高三語文詩歌賞析,需要高三的同學們有良好的文學素養(yǎng)和詩歌鑒賞基礎才能獲得甚至助力能力,而這種文學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靠的是我們平時的積累,如果高三同學覺得自己在這方面的知識有所欠缺,那么現(xiàn)在努力也不遲。下面,小編為高三的同學分享一篇高三語文知識積累:王維山水詩中的構圖美賞析,幫助大家詩歌鑒賞能力。
高三語文知識積累:王維山水詩中的構圖美賞析
構圖可以通俗地理解為景物的布局和取舍。對詩歌而言,指的則是借鑒繪畫藝術的結構手段,把自然景物巧妙而自然地加以排列組合,構成既生動活潑,又相互關聯(lián)映襯的立體畫面,使詩歌所表達的意境,具有強烈的立體感。詩歌的構圖也是構成詩歌繪畫美的一個不可缺少的要素。
中國傳統(tǒng)繪畫常用“焦點透視”和“散點透視”法來描繪自然景物,捕捉具有典型意義的形象。高三同學能夠發(fā)現(xiàn),這種特點被融匯到了詩歌創(chuàng)作當中,并發(fā)展成為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個傳統(tǒng)。王維講究構圖布局,如的《終南山》可說是很好的實例。
詩中的視角一直在變化:頭兩句作者以遠眺的視角定位概述山的綿延廣袤的總貌;然后視角一變三四句由進山前的眺望,變?yōu)橹蒙砩街械沫h(huán)顧;在平視的基礎上五六句又采用居高臨下的俯視的角度“分野中峰變”,使得龐大的山區(qū)盡收眼底。接著,又在山前山后游動著看到“陰晴眾壑殊”了,極寫溪澗縈回曲折之致。移步換景地變換視角給人們以強烈的立體感受;這不僅不會影響作者觀察的細致和透徹,而且還有助于詩情畫意的創(chuàng)造,因為它克服了焦點透視所容易產生的狹小單調的局限性。高三同學可以通過不同角度的觀察,把這座聳立在中原的山嶺的面貌充分展示出來。這種不固定在一個視點而力求把握景物整體境界的方法,正是中國山水畫特有的構圖方法,如宋人沈括所說:“大都山水之法,蓋以大觀小,如人觀假山耳。若同真山之法,以下望上,只合見一重山,豈可重重悉見?兼不應見其溪谷間事。”
另外,在對“散點透視”這個傳統(tǒng)繪畫構圖法的運用中,除了在同一畫面中詳盡描繪一個事物的不同側面外,詩人還非常善于把許多個別的,即在不同時間地點角度得到的感受較深的物象放在一起,使之熔煉組合,以更好地擺脫具體事物對自己的束縛,從而達到抒發(fā)感情的目的。高三同學可以發(fā)現(xiàn),為了求得詩中構圖美,王維調動了各種手段。善于表現(xiàn)景物的空間層次,每每通過一些點睛之筆寫出錯落有致的縱深感和立體感,如《田園樂》“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崔濮陽兄季重前山興》“千里橫黛色,數(shù)峰出云間”,前者以“孤煙”、“獨樹”的細節(jié)勾勒拉開景的距離,后者則以群山連綿和數(shù)峰高聳構成橫向與縱向的配合。
像《淇上即事田園》“日隱桑柘外,河明閭井間“,《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等,取景上也深具畫家構圖的匠心。
高三同學要知道,豐富的層次感也是詩歌構圖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突出地描摹那景物層次,以突出繪畫藝術那種從層次的角度觀察自然、處理自然景物的意圖,從而使自己的詩歌具有繪畫藝術的強烈層次感。例如《新晴野望》:
新晴野望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田。
正是“望”眼欲穿,一望到“郭門臨渡頭”,二望到“村樹連溪口”,三望到“白水明田外”,四望到“碧峰出山后”。特別是后兩句,詩人為了突出景物層次,有意精選了明暗交錯的四層色調,把眼前的稻田,田外的白水,水外的青山,山外的碧峰一層層烘染開去,所運用的正是繪畫的技法。高三同學通過品讀可以發(fā)現(xiàn)這首詩強烈如畫的藝術效果,也正是通過鮮明的層次來完成。
以上就是高三語文知識積累:王維山水詩中的構圖美賞析的內容,只要大家用心品讀,會發(fā)現(xiàn)詩歌中有廣闊的世界,我們讀詩、品詩,就是在融入另一個美妙的世界當中,讓我們一起讀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