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2014年9月4日上午10:00,教育部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對國務院《關于深化診斷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進行介紹并就目前我國教育領域熱點問題答記者問。
作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之一,這是恢復高考以來較為全面和系統(tǒng)的一次診斷招生制度改革。此輪的改革不僅在診斷科目、各類高校招生錄 取機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調整,同時也為時下的“中西部地區(qū)考生”和“農村考生”考重點大學,異地高考,中小孩子等熱點問題提出了解決辦法和發(fā)展方向。
眾所周知,我國教育改革,尤其是高考改革需要兼顧兩個關鍵點,就是公平與穩(wěn)定�!秾嵤┮庖姟穼τ诒本└呖几母锏挠绊懸彩窃谶@兩方面進行平衡的,由于教育改革是全國性的,那么對于北京現(xiàn)階段的高中主要會有以下幾點影響。
其一,“”和“”工程重點高校在北京的高考招生名額可能會繼續(xù)減少。主
要影響原因有三點,包括增加農村貧困地區(qū)重點大學招生定向計劃,支援中西部地區(qū)招生計劃和基于教育公平原則 而進行的合理確定分省招生計劃。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對《實施意見》的解釋中提到:“增加農村孩子上大學特別是上重點大學的人數(shù),是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內 容。”國家將繼續(xù)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qū)招生協(xié)作計劃”,下一步還要繼續(xù)在東部地區(qū)高校安排專門招生名額面向中西部地區(qū)招生。合理確定分省招生計劃,要求部 屬高校公開招生名額分配原則和辦法,嚴格控制屬地招生比例,調出的指標主要用于中西部及入學機會偏低的地區(qū)。從北京實際高考招生情況來看,以北京大學、清 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為代表的我國優(yōu)秀高等教育學府連續(xù)五年在京招生人數(shù)持續(xù)減少,如北京大學2010在北京招生226人,而2014年減 至170人;清華大學則由2010年的239人降低到2014年的187人;中國人民大學五年來在京招生人數(shù)內降低了25.4%;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在京理科錄取人數(shù)為39人,而2014年銳減至20人,幾乎減少了一半……一本高校在京招生人數(shù)的的降低是目前的大勢所趨,按照《實施意見》規(guī)劃,這個趨 勢從2015年至2020年會持續(xù)保持下去,在北京高考報考人數(shù)沒有明顯降低的情況下,可以說報考重點院校的難度有所。
其二,自主招生診斷時間的變化,以及可能會帶來的北京高考志愿本科批次填報時間調整。
2014年北京高考志愿填報時間為5月12日到17日,為北京市各區(qū)高三第二次模擬診斷之后。而從2015 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國統(tǒng)一高考后進行,即6月8日之后進行,這與之前先獲知自主招生診斷結果再填報高考志愿的情況完全相反。按照目前規(guī)則,考生先要 在5月份根據個人意愿報考相關院校,然后在高考結束后參加高校自主招生選擇診斷,這樣考生只能參加個人報考的本科先進批次A志愿學校自招診斷,相當于為一 批次A志愿增加了錄取籌碼,但是也減少了考生的選擇機會,增加了考生報考風險,因為不是每個考生都能在自招診斷中獲取優(yōu)惠的分數(shù)。從6月8日高考結束到7 月11日本科一批次錄取,僅一個月的時間就要完成自主招生診斷的各項工作,時間比較緊張,而且高校的具體操作時間可能僅有十幾天,這十幾天中還要面臨著港 校對于優(yōu)秀生源的競爭。綜合考生報考和高校錄取的穩(wěn)定性,北京民間呼喚了多年的“考后填報志愿”又要成為一個熱議的話題,并且很可能實現(xiàn)。
其三,關于隨遷子女參加入學診斷政策在京目前會保持穩(wěn)定,不會有太大改變。
2012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專門下發(fā)了文件,各地都在積極落實,今年已有28個省份開始解決隨遷子女在當 地參加高考問題。各地特別是流動人口集中的特大型城市,要結合戶籍制度改革和這次診斷招生制度改革,繼續(xù)完善政策,抓好細化與落實工作,讓更多符合條件的 隨遷子女能夠在當?shù)貐⒓痈呖�。這一政策使得在使用相同考卷的各個省份之間的考生異地借考得以實現(xiàn)。而北京目前使用的“北京卷”除北京外,沒有其他省份在使 用,并且北京的高考政策結合戶籍制度,使得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只能參加高等職業(yè)學校招生診斷,因此從理論上目前北京難以實現(xiàn)異地高考。
其四,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會考改革。
《實施意見》提到“各地要合理安排課程進度和診斷時間,創(chuàng)造條件為有需要的孩子提供同一科目參加兩次診斷的 機會。”隨著上海和浙江的改革推進,北京的會考會在2017年后會有更為成熟的變革。素質教育的評價和考核機制在實際操作層面目前會比較困難,而教育部此 次改革強調了建立規(guī)范的孩子綜合素質檔案,客觀記錄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突出表現(xiàn),注重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主要包括孩子思想品德、學業(yè)水平、身 心健康、興趣特長、社會實踐等內容。并且在程序和監(jiān)督方面已經提出要求,確保公開透明,助力內容真實準確。這使得高中學校會更加重視孩子的素質教育,強調 孩子的全面發(fā)展。
其五,報考高職院校的考生將逐漸有更多選擇,而不必像以前花費大量精力準備高考,繼而學習更為符合未來學習需求的內容。
高職院校診斷招生與普通高校相對分開,實行“文化素質+職業(yè)技能”評價方式。孩子也可參加統(tǒng)一高考進入高職院校。2015年通過分類診斷錄取的孩子占高職院校招生總數(shù)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為主渠道。這是入學診斷制度科學化、人性化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此次改革智慧的體現(xiàn)。
此輪的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深化教育改革的重大舉措之一,目的就是探索招生錄取與高中學習相關聯(lián)的辦法,更好的推進素質教育,增加孩子的選擇性, 分散診斷壓力,促進孩子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優(yōu)化高校招生錄取機制,全面推進我國教育與診斷發(fā)展。此次改革必定會對北京高考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