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習復習診斷
6.上海卷
�、賱㈥坛鯙檗D(zhuǎn)運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覘報四方物價。雖遠方不數(shù)日皆達使司。食貨輕重之權(quán),悉在掌握,國家獲利,而天下無甚貴甚賤之憂。
�、陉逃忠詾閼艨谧潭�,則賦稅自廣,故其理財常以愛民為先。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縣雨雪豐歉之狀白使司。知院官始見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須若干蠲免,某月須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縣申請,即奏行之。應民之急,未嘗失時,由是民得安其居業(yè),戶口蕃息。其初,財賦歲入不過四百萬緡,季年乃千余萬緡。
③晏專用榷②鹽法充軍國之用,以為官多則民憂,故但于出鹽之鄉(xiāng)置鹽官,自余州縣,不復置官。先是,運關(guān)東谷入長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則為成勞,受優(yōu)賞。晏以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隨便宜,造運船,教漕卒,江船達揚州,汴船達河陰,河船達渭口,渭船達太倉,其間緣水置倉,轉(zhuǎn)相受給。自是每歲運谷或至百余萬斛,無斗升沉覆者。晏于揚子造船,每艘給錢千緡,或言“所用實不及半,虛費太多”。晏曰:“不然,論大計者固不可惜小費,凡事必為長久之慮。今始置船場,執(zhí)事者至多,當先使之私用無窘,則官物堅牢矣。若遽與之屑屑校計錙銖,安能久行乎!”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
【注】①使司:指轉(zhuǎn)運使官署。②榷:專賣。
17.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每旬月具州縣雨雪豐歉之狀白使司 (2)率一斛得八斗至者
(3)其間緣水置倉 (4)若遽與之屑屑校計錙銖
18.把文中畫線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5分)
劉晏初為轉(zhuǎn)運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覘報四方物價。雖遠方不數(shù)日皆達使司
19.對下列兩句中“以”字的用法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2分)
①故其理財以愛民為先 ②以河流湍悍
A.①②中的“以”都是介詞
B.①中的“以”是連詞,②中的“以”是介詞
C.①②中的“以”都是連詞
D.①中的“以”是介詞,②中的“以”是連詞
20.第②段中,劉晏用什么辦法增加戶口數(shù)量?(用自己的話回答)(3分)
21.第③段內(nèi)容體現(xiàn)了劉晏怎樣的管理理念?請加以概括。(3分)
(六)閱讀下文,完成22—26題。(12分)
治學
(東漢)徐幹
�、傥糁映傻铝⑿�,身沒而名不朽,其故何?學也。
②學也者,所以疏神達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務(wù)也。民之初載,其矇未知。譬如寶在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見,白日照焉,則群物斯辯矣。學者,心之白日也。
�、蹖W猶飾也,器不飾則無以為美觀,人不學則無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經(jīng)人倫;為美觀,故可以供神明。
�、芊蚵狘S鐘之聲,然后知擊缶之細;視袞龍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學之困。故學者如登山焉,動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顧所由來,則杳然其遠,以其難而懈之,誤且非矣。
�、菀辛⒍歼h,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矯首而徇飛,不如修翼之必獲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務(wù)學之必達也。故君子心不茍愿,必以求學;身不茍動,必以從師;言不茍出,必以博聞。
�、蘧又趯W也,其不懈,猶上天之動,猶日月之行,終身亹亹②,沒而后已。故雖有其才而無其志,亦不能興其功也。志者,學之帥也;才者,學之徒也。學者不患才之不贍,而患志之不立。是以為之者億兆,而成之者無幾,故君子必立其志。
【注】①玄室:暗室。②亹亹:勤勉不倦的樣子。
2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處的虛詞是( )(1分)
A.兮 B.哉 C.夫 D.矣
23.第②段使用了比喻論證的手法,請結(jié)合該段內(nèi)容加以分析。(3分)
24.對第④段畫線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治學不能因為目標過遠而松懈。
B.人疏于學習,會犯錯而招來批評。
C.治學要回顧走過的路,并加以總結(jié)。
D.人不能因為害怕困難而放松學習。
25.賞析第⑤段運用整句的表達效果。(3分)
26.分析第⑥段作者論述治學的思路。(3分)
參考答案
17.(1)記錄 (2)大致 (3)沿著 (4)立即
18. 劉晏當初擔任轉(zhuǎn)運使時,一直用高價招募擅長奔走的人,察訪報告各地的物價,即使遙遠的地方(的物價),不用幾天都能送到轉(zhuǎn)運使官署。
19.D。
20.在各道設(shè)置知院官,及時掌握情況,一旦需要,就及時救助,讓百姓安居樂業(yè),從而增加了戶口數(shù)量。
21.第③段的內(nèi)容體現(xiàn)了劉晏按需置官、因地制宜、從長計議的管理理念。
參考譯文
劉晏當初擔任轉(zhuǎn)運使時,一直用高價招募擅長奔走的人,察訪報告各地的物價,即使遙遠的地方(的物價),不用幾天都能送到轉(zhuǎn)運使官署。他把錢糧方面孰輕孰重的權(quán)衡標準,全部控制在手中,朝廷因此獲利,而民間也沒有物價暴漲暴跌的憂慮。
劉晏還認為:住戶和人口增加,賦稅征收的范圍就會自然拓寬。所以劉晏管理財務(wù),總把關(guān)心百姓疾苦放在前面。各道分別設(shè)置了巡院的知院官,每過十天至一個月,必須記錄所在州縣的雨雪豐歉狀況,上報轉(zhuǎn)運使司。知院官開始見到年景不能豐收的端倪,就要先行申明到某月需要免除若干賦稅,到某月需要救濟資助若干物資,到了預定的時期,劉晏不等州縣申請,便上奏實施,解決百姓的急難,從來不曾錯過時機。因此,百姓得以安居樂業(yè),住戶人口增多繁衍起來。在劉晏任職的初期,錢財賦稅每年收入不過四百萬緡(古代計量單位,用于成串的銅錢,每串一千文),到他任職的后期,每年收入達到一千余萬緡。
劉晏專門采用鹽產(chǎn)專賣辦法來增加軍需國用,認為官吏多了,百姓就會受到騷擾,所以他只在產(chǎn)鹽地設(shè)置鹽官,在產(chǎn)鹽地以外的州縣不再設(shè)置鹽官。在劉晏任職之前,把關(guān)東的谷物運送到長安,因為河水水流湍急兇險,大致一斛谷物能運到八斗,便算成功,會受到優(yōu)厚的獎賞。劉晏認為長江、汴水、黃河、渭水的水流緩急各不相同,根據(jù)各處的不同特點,依據(jù)各地的便利條件,分別制造運送谷物的船只,訓練負責漕運的士兵,長江的船只運抵揚州,汴水的船只運抵河陰,黃河的船只運抵渭水流入黃河的河口處,渭水的船只運抵太倉,各地段之間都沿著水邊設(shè)置糧倉,由上一段轉(zhuǎn)送給下一段。從此,每年運送谷物有時能夠達到一百多萬斛,沒有一斗一升在水中沉沒。劉晏在揚子這個地方造船,每造一艘船,付給一千緡錢。有人說,“造一艘船的費用實際還用不了一半,浪費的錢財太多了”。劉晏說:“不是這樣。辦大事,當然不可吝惜小費用,辦一切事情都要做長遠的考慮�,F(xiàn)在船場才開始設(shè)置,辦事的人很多,應該首先讓這些人的私人用度不受窘迫,他們?yōu)楣偌抑圃斓奈锲肪蜁䦂怨汤慰苛�。如果立即同這些人細細地計較一分一毫,怎么能夠長久地實行下去呢!”
22.B。
23.本段以寶物在暗室讓人難以發(fā)現(xiàn)來比喻人因不學而處于蒙昧的狀態(tài),以太陽能夠照亮暗室讓人發(fā)現(xiàn)寶物來比喻學能夠消除人的蒙昧,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24.D。
25.該段句式整齊和諧,節(jié)奏感強,富有氣勢,有力地論述了治學要付諸行動的道理。
26.作者首先強調(diào)治學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堅持不懈,引出立志的重要性;再論述志與才的關(guān)系,強調(diào)了志的主導作用;在此基礎(chǔ)上得出一定要立志的結(jié)論。
參考譯文
從前的君子,能夠成就高尚的道德、建立卓越的品行,身體死亡而名聲不朽,是什么原因呢?那就是學習。
學習是用來通明精神、暢達思想、和悅情緒、修養(yǎng)品性的手段,是圣人較為看重的事情。人剛出生的時候,處于蒙昧的狀態(tài),什么也不知道,就好像珍寶放在暗室里,想尋找卻看不見,太陽的光輝一照進來,各種東西都一目了然。學習,就是心靈的太陽。
學習就好像是修整裝飾,器物不加修飾,就無法獲得美麗的外觀;人不學習,也就無法擁有美好的品德。具有了美好的品德,才可以妥善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器物做得美觀好看,才可以供奉給神祇祖先。
聆聽過了黃鐘的聲音,這樣以后才知道叩擊瓦罐所發(fā)出的聲音是多么的細小;目睹了帝王禮服上的繡龍紋飾,這樣以后才知道自己所穿的粗布短衣是多么的粗劣;接受過學校的教育,這樣以后才知道不學習的困惑。所以學習這件事,就好像是登山,越走越高;就好像是睡眠,越久越充足�;仡檶W習活動的走過的路,就遙遠渺茫了,但因為它難而懈怠,這就不僅是認識錯誤,而且是行為完全不正確了。
倚著器物佇立而想著要到遠方去,不如立即行走一定能抵達遠方,仰著頭想追隨鳥兒翱翔長空,不如自己修治翅膀定能實現(xiàn)夢想,孤身獨處希望獲取智慧,不如努力學習則一定能達到目標。所以,君子的內(nèi)心不隨便幻想,而是一定要努力學習,自身不輕舉妄動,而是一定要追隨老師;說話不信口開河,而一定要廣泛聽取。
君子對于學習,其堅持不懈的精神,就好像是天空的運轉(zhuǎn),就好像是日月的運行,終身勤勉不倦,死后才停止。因此,雖然有那樣的天賦才華,卻沒有那樣的遠大志向,也不能夠建立那樣大的功業(yè)。志向在學習中起的是主導作用,才華在學習中起的是次要作用。求學的人不擔心自己的才學不充足,而擔心志向沒有確立。所以,自古至今致力學習的人成千上萬,不計其數(shù),而有所成就的人卻沒幾個。因此,君子一定要確立他的志向。
7.江蘇卷
答嚴厚輿秀才論為師道書
柳宗元
嚴生足下:得生書,言為師之說,怪仆所作《師友箴》與《答韋中立書》,欲變仆不為師之志,而屈己為弟子。凡仆所為二文,其卒果不異。仆之所避者名也,所憂者其實也,實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謂有可師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為薄世笑罵,仆脆怯,尤不足當也。內(nèi)不足為,外不足當,眾口雖懇懇見迫,其若吾子何?實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詳讀之,仆見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說,豈易耶?仲尼可學不可為也。學之至,斯則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敗國,卒中矢而死。仲尼豈易言耶?馬融、鄭玄者,二子獨章句師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師,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樂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講古、窮文辭以為師,則固吾屬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韓退之,故又不為人師。人之所見有同異,吾子無以韓責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為師弟子名,而不敢當其禮者也。若言道、講古、窮文辭,有來問我者,吾豈嘗瞋目閉口耶?
吾子文甚暢遠,恢恢乎其辟大路將疾馳也。攻其車,肥其馬,長其策,調(diào)其六轡,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師歟?亟謀于知道者而考諸古,師不乏矣。幸而亟來,終日與吾子言,不敢倦,不敢愛,不敢肆。茍去其名,全其實,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為師矣。如此,無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
(選自《柳宗元集》,有刪節(jié))
6. 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行且求中以益己 益:充實
B. 吾子無以韓責我 責:指責
C.攻其車,肥其馬,長其策 攻:加固
D. 不敢倦,不敢愛,不敢肆 愛: 吝嗇
7. 下列“其”字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3 分)
A.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憂者其實也
B. 吾子其詳讀之,仆見解不出此
C. 今世固不少章句師,仆幸非其人
D. 仆之所拒,拒為師弟子名,而不敢當其禮者也
8.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8 分)
(1)若乃名者,方為薄世笑罵,仆脆怯,尤不足當也
(2)亟謀于知道者而考諸古,師不乏矣
9. 請簡要概括作者拒絕做嚴生老師的原因 (4 分)
參考答案
6.B(正確的意思應為“要求”)。
7. B
8. (1)至于老師的名稱,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謾罵,我懦弱膽怯,更是不足以承擔了
(2)盡快跟精通學問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驗證,老師就不缺乏了
9. 不愿承擔老師之名;實際才能不足以做老師;可以互相學習
參考譯文
尊敬的嚴秀才:我收到了你的來信,說要拜我為師,還批評我寫的《師友箴》和《答韋中立書》兩篇文章,想改變我不為人師的心志,準備委屈自己做我的弟子。舉凡我所寫的那兩篇文章,那較終主旨沒有不同。我避開的是老師的名頭,擔憂的是老師的內(nèi)在,老師的內(nèi)在一天也不能忘記。我聊且作歌來規(guī)勸自己,做事遵循自己內(nèi)心來充實自己,小心翼翼地不敢閑散,還不敢自以為有可以在他人面前為師的資質(zhì)。如果是個名人,將要被刻薄的世人譏笑辱罵,我脆弱膽怯,更加不能承受。內(nèi)在的實力不足以為師,外來的笑罵不能夠承受,眾人即使真誠地逼迫我為師,我對你怎么辦呢?說內(nèi)在的重要性,我的兩篇文章中都是,希望你詳細地閱讀它們,我的認識和看法都在其中。
你所說的仲尼的說法,難道容易嗎?仲尼是可以學習但是不能跟著做的。為學到了極高的境界,這就是又一個仲尼;沒有到達極高的境界卻要像仲尼那樣去為師,就如同宋襄公酷愛稱霸因而使得國家敗亡,較終中箭死去。仲尼哪里是那么容易做的呢?馬融、鄭玄,這兩個人僅僅是不能通達大義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老師。當今世間有不少這樣的老師,我幸而不是那樣的人。你想成為那樣的人,那就高興地寄希望于你了。如果是在言說道理、講解古事、窮究文辭上來做老師的話,本來就是我們所做的。我的才能與膽量比不上韓退之,所以不愿意為人師。人的認識是有相同有不同的,你不要用韓愈要求我。如果說我拒絕了千百個人,實際上又不是這樣的。我所拒絕的是老師弟子的名頭,不敢接受那師生的禮儀。如果是在言說道理、講解古事、窮究文辭上有人來請教我的,我難道曾經(jīng)怒目閉口過嗎?
你的文章非常流暢曠遠,那氣勢有如開了一條大道將要快馬加鞭。加固車子,喂肥駿馬,加長鞭子,協(xié)調(diào)好六根韁繩,順著脫離邊邪,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前行直通大都,除了這個哪里還要拜師呢?急于與懂得道理的人商量且拷問諸多古事,老師是不缺少的。希望你常來,我可以整天與你談?wù)f,不敢疲倦,不敢吝嗇,不敢放肆。假如去除師生的名頭,保全師生的實際,用有余的交換不足的,也可以交換著做對方的老師了。這樣的話,沒有世俗的師生之累又對自己有益處,從古到今沒有喜好道理卻回避這個的。柳宗元回復。
8.天津卷
文學徐君家傳
[清]魏禧
徐君諱謙尊,字玄初,吳縣附孩子①。君天資英敏,讀書觀大略,暮古俠烈之士,好施與,矜然諾。里有爭,必造門征曲直,君一言折之。家既落,君委曲以秦甘旨,故鄉(xiāng)望公○2得與二三故舊歌嘯山水間二十余年。一切徭役皆身經(jīng)理之,不以科兄弟。君之伯性剛卞,君事之彌謹。季讀書,君不以貧故竭力佽助。
明末賦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條利弊上巡撫張公,公覽而擊節(jié)曰:“此真讀書人。”于是廣義田以資通區(qū),置役田給諸甲,至今猶食其利焉。崇禎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君歲減廩食以資鄉(xiāng)里,又勸助有力之家,全活甚眾。妻兄弟有老而獨者養(yǎng)之二十年,沒葬而歲祀之,君友黃某父子死非所,遺二寡婦一女,君悉心護之,以其女字君從子,故黃氏終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黃之姻某喜豪舉,忽罹大禍,君營救之為破家。其教子以親賢友善為先進務(wù)。鼎革初,州郡望人義士多辟地鄧尉山、太湖中,君為謀舍館資飲餼不倦,不復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間,群盜大起。君以身保障一方、每聞盜則挺身出,糾里中壯士為守御。賊大恨,卒殺公。鄉(xiāng)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輩無所侍矣。”
或曰:君古游俠之流也。魏禧曰:游俠士以好義亂國,君以好義庇民,此其不同也。世之盛也,上潔己礪治以利其下,下盡職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盜賊不作。其衰也,大吏貪縱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晙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細民無所依倚。當是時,千家之鄉(xiāng),百室之聚,茍有巨室魁士,好義輕財利,能緩急一方者,則窮民饑寒有所資,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為盜賊。又或畏威懷德,不敢為非,不忍負其人。故鄉(xiāng)邑有好義士,足以補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若徐君者,其庶幾于是者與?嗟乎,是非獨為徐氏言之也。
(選自《魏叔子文集》,有硎節(jié))
【注】①附孩子:明清科舉生員名稱之一。②鄉(xiāng)望公:對徐謙尊父親的尊稱。③鼎革:指改朝換代。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以科兄弟 科:分攤
B.全活甚眾 全:全部
C.其女字君從子 字:許嫁
D.糾里中壯士為守御 糾:聚集
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君不以貧故竭力佽助 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B.民瑾于道路 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
C.上下相安,而盜賊不作 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
D.其庶幾于是者與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11.以下各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徐謙尊俠義之風的一組
①君天姿英敏,讀書觀大略
�、诤檬┡c,矜然諾
③廣義田以資通區(qū)
�、芫龤q減廩食以資鄉(xiāng)里
�、菥秊橹\舍館資飲餼不倦
�、廾柯劚I則挺身出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12.下列對本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家境中落后,徐謙尊悉心奉養(yǎng)父親,想方設(shè)法維持家庭生計,極盡孝悌之義。
B.徐謙尊為人重義輕財,親賢友善。明亡后,他資助州郡中有名望的忠義之士,不計個人利害。
C.作者認為,徐謙尊在群盜大起之際,冒著生命危險保護一方百姓,較終被害,是值得敬佩的游俠士。
D.文章選用多個典型事例,有敘有議,肯定了徐謙尊這類人在亂世中對國家的積極作用。四、(21分)
13.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君條利弊上巡撫張公,公覽而擊節(jié)曰:“此真讀書人。”〔3分)
(2)鄉(xiāng)里人皆欷欽流涕曰:“斯人死,我輩無所恃矣。”(2分)
(3)故鄉(xiāng)邑有好義士,足以補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3分)
參考譯文
徐君名謙尊,字玄初,是吳縣的秀才,徐君天賦聰慧而有卓識,讀書只了解大概,仰慕古代剛直嚴正、見義勇為的人,樂于周濟,謹守諾言。街坊若有爭論,必定登門去驗證是非曲直,徐君一句話就能使人折服。家境中落后,徐君殷勤周至地悉心奉養(yǎng)父親,所以父親能夠與幾個舊友在山野中歌吟長嘯達二十多年。所有的徭役都是自身承擔,從不將它分攤給兄弟。徐君的伯父性格剛強急躁,他侍奉伯父更加謹慎。較小的弟弟讀書,徐君沒有因為自己家境貧寒的緣故竭盡力量資助。
明代末年,各種苛捐雜稅非常沉重,主管其事的人經(jīng)常耗盡家產(chǎn),徐君逐條列舉了賦稅中的弊端呈給巡撫張公,張公看了打著拍子贊賞說:“這才是真正的讀書人。”從此用增加贍養(yǎng)族人或貧困者的田產(chǎn)來資助這一地區(qū),設(shè)立共有土地制度來分配田地給各戶丁口,到現(xiàn)在還享受他帶來的好處。崇禎末年,天干蝗災連續(xù)不斷,許多百姓餓死在道路上,徐君每年拿出倉儲的糧食來救濟鄉(xiāng)親,又勸說有財力的人家也來資助,使保全活命的人很多。他妻子的兄弟有一親人年老而沒有后代,徐君供養(yǎng)他二十年,老人死后徐君安葬了他并且每年都去祭祀。徐君的一個黃姓好友父子死在監(jiān)獄,留下兩個寡婦和一個女兒,徐君盡心救助她們,將他的女兒嫁給自己的侄兒,所以黃氏一生都沒有感到有孤獨寡居的苦悶。朋友黃某的親家喜歡炫耀,忽然遭受了一場大災難,徐君為援救他耗盡家產(chǎn)。徐君教育孩子要把親近賢人,愛慕賢才,對別人親密友好作為較重要的事情。改朝換代之際,州郡中有聲望的人和俠義之士都到鄧尉山、太湖畔開墾土地,徐君為了營求住所資助飲食不知疲倦,不再因為關(guān)系到猜疑而在意。到了乙酉丙戌年間,各種盜賊紛紛出現(xiàn)。徐君冒著生命危險保護一方百姓,每次聽說盜賊來了就挺身而出,聚集鄉(xiāng)里勇敢的人來防御。盜賊非常惱怒,較后殺了徐君。鄉(xiāng)里的人都嘆息流淚說:“這個人死了,我們這些人沒有依靠的人了。”
有人說:徐君只不過是個古代俠義之輩而已。魏禧說:俠義的人憑借喜愛俠義使國家混亂,徐君憑借俠義來保護百姓,這是他們的不同之處。朝代興盛之時,上官保持自身清白勵精圖治來讓下民得到好處,下民盡職盡責來供奉上官,上下相處平安,那么盜賊也就不會出現(xiàn)。朝代衰落時,大官們貪婪放縱軍事威力來監(jiān)督他們的臣民,小的官吏大肆剝削百姓,自我奉承又奉承上官,弱小的百姓沒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在這種時候,千戶人家的鄉(xiāng)里,百戶人家的聚集地,假如有豪門巨室的大人物,喜愛俠義不看重錢財名利,能緩解一方急難的人,那么貧窮百姓的饑餓寒冷有資助的人,戰(zhàn)爭和敵人出現(xiàn)時有依靠的地方,就不會失去操守倉促間淪為盜賊。或者也有人敬重法則感念恩德,不敢為非作歹,不忍心辜負別人。所以鄉(xiāng)邑中有好的義士,足以來彌補朝廷治理(的不足),補救宰相和相關(guān)官員的缺失,對老百姓有功勞。像徐君這樣的人,他或許就是在其中的人吧?唉,這篇傳記并不是僅僅為徐君所撰寫的了。
預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習復習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