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上海

課程咨詢: 400-810-2680

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獲取驗證碼

請選擇城市

  • 上海

請選擇意向校區(qū)

請選擇年級

請選擇科目

立即體驗
當前位置:北京學而思1對1 > 初中輔導 > 初中語文 > 正文
內(nèi)容頁banner-一對一體驗

《俗世奇人》有關資料-初中八年級語文

2016-11-07 13:30:13  來源:愛智康

  《俗世奇人》有關資料-初中八年級語文!《俗世奇人》的作者是馮驥才。馮驥才,男,1942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寧波慈溪縣(今寧波市江北區(qū)慈城鎮(zhèn)),當代作家、文學家、藝術家,民間藝術工作者,民間文藝家,畫家。早年在天津從事繪畫工作,后專職文學創(chuàng)作和民間文化研究。下面給大家介紹《俗世奇人》有關資料-初中八年級語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俗世奇人》訓練大匯總


  《俗世奇人》有關資料-初中八年級語文


  一、關于作者


  馮驥才,1942年生,當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從小喜愛美術、文學、音樂和球類活動。1960年高中畢業(yè)后到天津市書畫社從事繪畫工作,對民間藝術、地方風俗等產(chǎn)生濃厚興趣。曾任天津市文聯(lián)主席、國際筆會中國中心會員、《文學自由談》和《藝術家》主編等職。著有長篇小說《義和拳》(與李定興合寫)、《神燈前傳》,中篇小說集《鋪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說集《雕花煙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說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報告文學《一百個人的十年》,電影文學劇本《神燈》,文學雜談集《我心中的文學》,以及《馮驥才中短篇小說集》《馮驥才小說集》《馮驥才選集》等。短篇小說《雕花煙斗》,中篇小說《啊!》《神鞭》,分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部分作品已被譯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國外出版。馮驥才以寫知識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歷史故事見長。注意選取新穎的視角,用多變的藝術手法,細致深入的描寫,開掘生活的底蘊,咀嚼人生的況味。


  近年來,馮驥才致力于城市保護和民間文化遺產(chǎn)搶救上,完成從文藝家向這樣的“社會活動家”的角色轉換。對馮驥才觸動較大的是上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后開始的大規(guī)模舊城改造,他發(fā)現(xiàn)很多城市都破壞掉了自己以往的文化特色而都變成了一個樣子。馮驥才認為,工業(yè)文明正在逐漸代替農(nóng)耕文明,在這個過程中,原有農(nóng)耕文明建構下的非常龐大的民間文化就即將散失,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先進的發(fā)達國家都開始對自己的民間文化進行搶救,但目前,我們整個知識界的自覺還不夠,加之我國民間文化始終處于自生自滅狀態(tài),沒有人關心,不搶救就真的會消失。


  馮驥才負責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搶救中國民間文化遺產(chǎn),要對包括漢族在內(nèi)56個民族所遺存的所有的民間文化,大到古村落小到荷包,包括民俗和民間文學,做一個地毯式的考察,而且一次性地做10年。馮驥才一再強調(diào),搶救中國民間文化的目的,不是為了保存某種形式,而是為了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保留下她的那些美好的情感與精神,對于世界文化來說,東方成果也是一個尚未被開發(fā)的礦藏,所以也是未來需要我們重點去探尋的。靠著馮驥才執(zhí)著地呼吁和奔走,人們開始意識到了古老文化的價值。馮驥才說,知識界要做的,就是去喚醒大眾認識這些文化的價值,但這是一項浩大的文化工程,不是單靠某幾個知識分子就能完成的,重要的是,我們民族能夠開始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熱愛并了解了其獨具的價值,特別是精神上的價值,并能逐漸成為人們的一種共識。


  (摘自2002年9月14日《燕趙都市報》)


  二、關于《俗世奇人》(馮驥才)


  天津衛(wèi)本是水陸碼頭,居民五方雜處,性格迥然相異。然燕趙故地,血氣剛烈;水咸土堿,風習強悍,近百余年來,舉凡中華大災大難,無不首當其沖,因生出各種怪異人物,既在顯耀上層,更在市井民間。余聞者甚夥,久記于心;爾后雖多用于《神鞭》《三寸金蓮》等書,仍有一些故事人物,閑置一旁未被采納。這些奇人妙事,聞所未聞,倘若廢置,豈不可惜?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筆錄下來,供后世賞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眾生相耶?故而隨想隨記,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關。冠之總名《俗世奇人》耳。(《俗世奇人》序)


  三、作者題外話(馮驥才)


  日本的新銳作家南條竹則極通吾國文學。他讀過我刊在《收獲》上的幾篇《市井人物》,便問我所寫的這類小說是否受馮夢龍的影響。我說:“然也。我與他皆姓馮,我們這是‘家傳’。”他笑了,接著問我受馮夢龍哪些影響?


  我說:三個方面──


  一是傳奇。古小說無奇不傳,無奇也無法傳。傳奇主要靠一個絕妙的故事。把故事寫絕了是古人的先進能耐。故而我始終盯住故事。


  二是雜學。雜學是生活,也是知識。雜學必須寬廣與地道,而且現(xiàn)用現(xiàn)學不成。照古人看來,沒有雜學的小說,只有骨頭沒有肉。故而我心里沒根的事情決不寫。


  三是語言。中國的文學史,散文在前,小說在后。小說的語言受散文影響。中國人十分講究文字的功力,尤重單個的方塊字的運用,決不是一寫一大片。故而我修改的遍數(shù)很多。


  南條竹則說:“你所有小說都這樣寫嗎?”


  我說:“只這類小說才這樣寫。這是文本的需要。”


  此后,我主動告訴他,鄙人寫完《神鞭》與《三寸金蓮》等書后,肚子里還有一大堆人物沒處放,棄之實在可惜。后來忽有念頭,何不把一個個人物寫出來。各自成篇,互不相關;讀起來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體性格”?于是就此做了。


  初寫數(shù)篇,曾冠名《市井人物》。這次又續(xù)寫十余篇,改名《俗世奇人》。話說明白,為了怕把讀者搞亂。


  四、關于泥人張


  天津泥人在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已享有很大聲譽。使天津泥人大放異彩、成為民族藝術奇葩的,是“泥人張”的彩塑,它把傳統(tǒng)的捏泥人提高到圓塑藝術的水平,又裝飾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天津“泥人張”藝術的創(chuàng)始人是張長林。


  張長林(1826~1906),字明山,后以字行。自幼隨父親從事泥塑制作,練就一手絕技。他只須和人對面坐談,摶土于手,不動聲色,瞬息而成。面目徑寸,不僅形神畢肖,且栩栩如生須眉俗動。“泥人張”彩塑創(chuàng)作題材廣泛,或反映民間習俗,或取材于民間故事、舞臺戲劇,或直接取材于《水滸》《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古典文學名著。所塑作品不僅形似,而且以形寫神,達到神形兼具的境地。“泥人張”彩塑用色簡雅明快,用料講究,所捏的泥人歷經(jīng)久遠,不燥不裂,栩栩如生,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外國人早就以重金購買,“置諸博物館中,供觀賞。”在歷屆展覽會上它都被認為是出類拔萃的作品。日本蘆屋市的一座中國近代藝術館為“天津泥人張彩塑”建立了陳列專室,展出彩塑作品58件。近年來“泥人張”彩塑積極地推動國際間文化藝術的友好交流,成為中外交往的橋梁。


  天津“泥人張”彩塑藝術是近代民間發(fā)展起來的工藝美術流派,這支數(shù)代相傳的藝術之花,扎根于古代泥塑藝術的傳統(tǒng)土壤中,再經(jīng)大膽創(chuàng)新,遂成為今日津門藝林一絕。


  

請點擊下載附件

點擊下載

點擊下載試題:《俗世奇人》有關資料.rar

 

 

  《俗世奇人》有關資料-初中八年級語文!為大家介紹好了,如果大家還有什么問題的話,請直接撥打免費咨詢電話:4000-121-121!有專業(yè)的老師為您解答!

文章下長方圖-作文精選
立即領取中小學熱門學習資料
*我們在24小時內(nèi)與您取得電話聯(lián)系
側邊圖-1對1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