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上海

課程咨詢: 400-810-2680

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獲取驗證碼

請選擇城市

  • 上海

請選擇意向校區(qū)

請選擇年級

請選擇科目

立即體驗
當前位置:北京學而思1對1 > 初中輔導 > 初中語文 > 正文
內容頁banner-一對一體驗

《我用殘損的手掌》問題探究-初中九年級語文

2016-12-24 14:36:03  來源:愛智康

  《我用殘損的手掌》問題探究-初中九年級語文!《我用殘損的手掌》的作者是戴望舒。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縣(今杭州市余杭區(qū))人。后曾用筆名夢鷗、夢鷗生、信芳、江思等。中國現代派象征主義詩人,翻譯家。下面給大家介紹《我用殘損的手掌》問題探究-初中九年級語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語文下冊先進單元《我用殘損的手掌》訓練大匯總


  《我用殘損的手掌》問題探究-初中九年級語文


  1、這首詩前后兩部分的感情色彩和描寫手法明顯不同,結合原詩具體分析一下。


  從感情色彩上說,前半部分是消極的、冷色調的,后半部分是積極的、暖色調的。前后兩部分形成明顯的對比。


  前半部分,是作者想像著用手掌觸摸地圖上的淪陷區(qū),這里只有“灰燼”“血和泥”,一片凄涼景象。風景如畫的“家鄉(xiāng)”,如今被侵略者強占,作者在詩句中流露出憂憤。詩人的情緒還投射到更多的對應物上。以下出現的一系列詞語,如長白山雪峰的“冷”,黃河的“水夾泥沙”,江南水田里生長的“蓬蒿”,嶺南憔悴的“荔枝花”,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等等,是多種感覺器官對國土現狀的感受,也是對淪陷區(qū)人民苦難生活的暗示,是詩人在囹圄中向祖國母親的抒懷。在前半部分里,作者運用了今昔對比的手法(即“江南的水田”一句),加重了情緒的渲染。


  后半部分,作者撫摸到了解放區(qū)那“遼遠的一角”,情緒陡然一變。因為那里“溫暖”“明朗”“蓬勃生春”,前后兩部分一對比,詩人的情感傾向更加突出。“戀人的柔發(fā)”“嬰孩手中乳”,是一向為人稱道的兩個比喻,使人們對解放區(qū)倍感親切。在作者對解放區(qū)的抒情性描述中,用的是“愛”“希望”“太陽”“春”等詞語。“牲口一樣活”“螻蟻一樣死”兩個比喻,是用水深火熱的淪陷區(qū)反襯解放區(qū)──那里是將要實現民族復興、誕生“永恒的中國”的地方。


  這首詩前后對比手法的運用,使作者的感情傾向更加鮮明,表現出他對解放區(qū)的深情向往,對祖國光明未來的熱切盼望。


  2、這首詩描寫的對象很多,而我們讀起來卻不覺蕪雜,這是為什么?


  《我用殘損的手掌》在想像中展開詩的內容,在想像中,詩人的手掌撫過了廣大的國土。先是淪陷區(qū)的家鄉(xiāng),繼而從祖國疆域的北部一直到較南端,較終停留在解放區(qū)。對祖國大地上每一處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觸覺作用(同時也有視覺、嗅覺、味覺等感覺器官的作用),如“微涼”“冷”“滑出”“細”“軟”“蘸”等等。這樣,就把較廣泛的描寫對象相對集中起來,使之貫穿在“手掌的感受”這一條線索上。因而我們讀起來不覺蕪雜。


  另外,這首詩有著較為特別的押韻方式。有時是四行詩句押一個韻,有時是兩行押一個韻。例如從第5行開始,押韻的字依次是“鄉(xiāng)──幛──芳──涼”“骨──出”“草──蒿”“悴──水”“山──暗”“撫──乳”“掌──望”“活──國”。這樣靈活的押韻方式,既體現了現代詩形式的自由,又使全詩有著相對協(xié)調一致的節(jié)奏。


  

請點擊下載附件

點擊下載

點擊下載試題:《我用殘損的手掌》問題探究.rar

 

 

  《我用殘損的手掌》問題探究-初中九年級語文!為大家介紹好了,如果大家還有什么問題的話,請直接撥打免費咨詢電話:4000-121-121!有專業(yè)的老師為您解答!

文章下長方圖-作文精選
立即領取中小學熱門學習資料
*我們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電話聯(lián)系
側邊圖-1對1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