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孩子厭學在學校中不是個別現象,特別是到了初三,這種現象更普遍。孩子厭學情緒主要表現為:注意力分散,上課不認真聽講,思想遲緩,提不起精神,情緒消極,功課拖拉,伴隨著學習效率低,功課錯誤多,成績差等后果,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和興趣,對學習感到厭倦。那么造成孩子厭學的因素有哪些呢?
一、學習動機不足
厭學的孩子一般都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就像大海中沒有航標指引的小船一樣,隨波逐流。
二、學習成績差
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有一種需要被教師和孩子的認同和肯定的心理,當這種心理需要沒被滿足時,孩子就會對這件事失去興趣。
三、課業(yè)負擔過重
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中國的絕大多數孩子每天從天亮忙到天黑,做不完的功課 ,背不完的書,考不完的試,孩子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 很少。
四、學業(yè)壓力太大
過高的期望值和功利意識也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而厭學,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對孩子的期望值很高,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要求,當孩子達不到要求時,便采取措施,施加壓力,有的孩子能夠忍受,有些孩子干脆“死豬不怕開水燙”,我行我素,反正達不到要求,索性放棄追求,開始厭學。有的甚至逃學、離家出走以示反抗。
掌握了孩子厭學的心理規(guī)律,老師和家長要針對不同的癥狀,采取有效的措施,讓孩子由厭學到樂學:
一、樹立正確的人才觀
社會的發(fā)展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而不僅僅是能考的孩子。教師要看到孩子的優(yōu)點,鼓勵孩子發(fā)展自己的個性,使孩子能夠從過重的學習負擔中解脫出來,有充裕的時間去從事自己所喜歡的事,參加有利于孩子個性發(fā)展的實踐活動,全面提高其素質。
二、提高學習興趣
興趣是較好的教師,一旦孩子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學習效率會倍增。作為教師要想方設法引起孩子對學習的關注,淡化學習中的“苦”,讓孩子找到學習中的“樂”,把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形象,倡導輕松愉快的學習,變苦學為樂學,引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三、確定目標 激勵動機
學習動機是推動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因。孩子是在各種各樣的動因驅使下學習的,沒有動機是不可能產生學習行為的,因此教師要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以理想為動因激勵孩子積極向上,對于那些成績差的孩子也要幫助他們確立一些近期的能夠實現的目標,引導他們?yōu)閷崿F目標而奮斗,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
四、突破缺口 重建自信
每個孩子即使再差的孩子,他們身上也有閃光點,也會有一門他感興趣的課目,教師應以該課目為突破口,降低要求,放慢步子,減少內容,讓他們覺察到自己的進步,體驗成功的快樂 ,對于他們的一點點進步教師都要給予鼓勵。
五、創(chuàng)造和諧氛圍
古有“親其師,信其道”的說法,一個喜歡教師的孩子,他對教師所教的這門課也會感興趣。對于那些缺乏愛的孩子,教師應讓他們感受到大家的關愛和集體的溫暖,讓他們的感情有所寄托,以免他們的情感偏離學習軌道,去尋找不正確的補償。